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7
编号:13593057
针刺得气与不同机体状态下风池穴压痛阈关系的探究(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7
     3讨论

    31得气的概念

    传统理论对得气理解为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6]。《黄帝内经》曰:“见(现)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最早提出对医者的针刺要求是准确把握针刺过程中气的变化。元代窦汉卿的《标幽赋》中提到:“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以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处幽堂之深邃”。详细阐述了“得气”和“气未至”时医者针下感觉的变化,也是许多临床医生评判是否“得气”的重要依据。

    现在针灸学中[6]的得气主要包括2方面内涵。第一类“患者得气感”,即患者对针刺的主观感受。从患者角度而言,表现多为感受类似的酸、麻、胀、重感等一系列感觉[2]。第二类为“医者得气”,是从医者行针时的手感而言,表现多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对可感受针下得气的沉重感、緊缩感、或针柄的晃动[7]。

    32压痛阈的概念

    压痛阈属于机械痛阈,具有无创、安全及可控的优点[8],并且压痛阈是评估和预测颈痛患者症状的有价值的指标之一[9]。痛阈是指人体组织在外部压力刺激下产生疼痛的最小压力值[10]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