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1
编号:13581692
黄褐斑的中医体质类型与皮损分布及严重程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4)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1
     本研究中血瘀质者MASI评分最高,可见肾虚导致的血瘀之“瘀”程度最深。导师张丰川教授恰认为黄褐斑的病机多为肾虚血瘀,主要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络脉空虚,光毒内侵,络脉受损,气滞血瘀。治疗上以补肾养血,化瘀通络为法,予美白玉容汤为主方加减用药,主张平和用药,和缓久服。本研究中气郁质者评分处于中间段,符合“斑色黄褐,病在脾”之说,肝气不舒,克犯脾土致本病,导师张丰川教授多在临证中加入越鞠丸理脾气而解肝郁。本研究中阳虚质患者面部皮损程度最小,阳虚则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肝藏血,肝血虚则无法使气血荣润颜面;或阳虚蒸腾气化无权,浊阴弥漫颜面肌肤,故色斑颜色较浅。一项研究 [9]分析黄褐斑皮损颜色与中医证型及脏腑证素的相关性,得到肝郁气滞型与淡褐色相关、肝肾不足型与深褐色相关、脾虚湿蕴型与灰褐色相关、气滞血瘀型与黑褐色相关的结论,与本研究结论大体一致。而这项研究中分析黄褐斑中医证型与面颈部分区图部分皮损部位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肝郁气滞型患者(即病性属实者)与双颧骨区及左颞区、左颧弓、左眶下区相关;2)肝肾不足型患者(即病性属虚者)的皮损部位与额区、右颊区、左颊区相关。与本研究中血瘀质、气郁质、湿热质(实性体质)与左颧部的MASI分数相关性最大、阳虚质、阴虚质(虚性体质)与右颧部的MASI分数相关性最大的结果相一致。在临床中,发于颧部的患者占大多数,可根据体质类型,对于左颧部较重的患者加强活血化瘀之药力 [10],而右颧部较重的患者加强补益肝肾之药力 [11]。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黄褐斑患者皮损分布类型及皮损严重程度各有差异,在黄褐斑临床辨证时,必须充分考慮体质特征,并针对不同体质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达到调整脏腑阴阳气血偏颇的目的,将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用药、饮食禁忌、养生保健等调控体质的方法,符合当今医学发展模式,也进一步诠释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28(9):25-32,88.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和白癜风的诊疗标准(2010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6):373.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 百拇医药
    [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7:131-146.

    [5]明·陈实功著,清·徐灵胎评.徐评外科正宗(一)//曹炳章原编.中国医学大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6.

    [6]清·许克昌,毕法.外科证治全书·卷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23.

    [7]何黎.黄褐斑诊治新思路[J].皮肤病与性病,2012,34(1):13-14.

    [8]姚海强,崔红生,郭刚,等.王琦运用血府逐瘀汤治验[J].中医杂志,2016,57(5):375-378.

    [9]杨琳琳.女性黄褐斑皮损“微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10] 邢椿伟,崔凯,董丽娟,等.血瘀体质养生与养颜[J].黑龙江科学,2016,7(18):22-23.

    [11]陈敏.加味六味地黄汤联合八白散治疗肝肾不足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7,34(3):170-172., 百拇医药(王羽侬 林欢儿 蔡玲玲 张丰川 李流云 张雪 郭丽媛 王莹 王)
上一页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