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8期
编号:11526451
55例川崎病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8期
     [关键词] 川崎病;临床分析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由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为提高诊疗水平,进一步积累临床诊治经验,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住院55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住我院儿科55例川崎病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典型病例45例,不典型病例10例。男36例,女19例。发病年龄5岁5例;临床表现:55例患儿均有发热,双眼球结膜充血52例,口腔改变49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7例,指趾膜状脱皮42例,皮疹41例,手足硬肿24例,肛周皮肤红及脱皮40例,卡介苗接种瘢痕,周围红肿15例;实验室检查:55例均行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检查,其中39例WBC>10×109/L,45例PLT>300x109/L,40例血沉增快>20mm/h,19例c反应蛋白升高>6mg/L,4例支原体抗体LgM阳性;超声检查:50例行心脏彩超检查,有18例异常,其中冠脉损伤6例,冠脉扩张7例,冠脉缩窄2例;心电图检查55例,窦性心动过速27例,T波、ST段改变5例。

    1.2 治疗 除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外,全部病例确诊后均以阿司匹林30mg/(kg·d)~50mg/(kg·d)口服热退后改为10mg/(kg·d),连用2个月,同时大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2g/(kg·d),连用4d,有6例白细胞明显升高者,同时使用抗生素约1周,热退后停用。

    2 结果

    本组55例经治疗后均获痊愈,治愈天数取决于确诊时间,一般热退后病情随之缓解,平均住院时间约2周,无1例死亡。

    3 讨论

    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50例川崎病患儿后,KD成为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儿童疾病,尤其是近几年,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更是倍受重视。目前,川崎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易累及冠状动脉。由于缺乏特异性指标及明确检测手段,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极似一般发热性疾病,有的特征性的体征出现较晚,急性期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临床儿科医生应提高对KD的认识。

    本组资料显示,3岁以内占81.8%,提示婴幼儿发病较多;春夏季病例58.5%,提示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多。本组资料病例肛周红及肛周脱屑占70%。发现早期诊断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除诊断标准中列出的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杨梅舌外,肛周红及肛周脱屑应列为参考诊断指标之一,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KD是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并对患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发生影响。因此,一旦确诊川崎病应尽早确诊有无心脏受累,尽早做超声心动检查。本组资料采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输入,预防冠状动脉瘤形成取得较好疗效。其机制是中和超抗原,抗独特性抗体,抑制T细胞活化,纠正细胞凋亡延迟等方面发挥作用。本组资料无1例死亡,提示川崎病预后良好,但应重视跟踪随诊。, 百拇医药(王慧英 孙晓莉 关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