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526885
浅谈对痰邪致病性质的认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黄大鹏
第1页

    参见附件(293KB,2页)。

     在中医理论中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之痰的内涵是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凝聚变化而成。概指因此所致的某些特殊病变,由于不易被人们去直接感觉,即看不到排出来或其它实质的痰只能从病症测知,这种隐形之疾,亦称内疾。狭义之痰的内涵仅指肺部渗出物,呼吸道口腔分泌物,其外涵即指咳咯或呕哑而出之疾,因其易被人们感官觉察,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闻之有声,这种有形之疾,亦称外痰,二者虽有所不同,但其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并同出于一体,皆水湿津之变生,痰形成之后,“流注全身,变幻百端”,以致病变丛生,为了进一步认识痰的病症,指导治疗民,根据古今几家对疾邪致病性质的论说,归纳概括为五个方面分述如下。

    1痰为阴性,易阻遇阳气

    疾为水液凝聚变化而成,水液的代谢主要依赖肺气的贮降,心气的推动,脾阳的温运,肾阳的温化,肝气的疏通,如果脏腑的阳气偏衰,阴寒内盛,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而变生痰浊,其临床多以病变部位闷胀困重,麻木冷痛为主,遇寒则剧,得温则舒,或见肿块,不红、不热、不痛、脚根散漫;或见冷痛、败血腐骨、拟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及“痰为阴邪、非温不化”之说,足以说明了痰乃阴冷之邪,虽然有谈之热之燥之等,但突其本性,仍当居阴,“阴盛则阳病”所以,痰邪易伤人体阳气,以致清阳不展,而见嗑睡困顿,体倦乏力,畏寒,甚则为冷痹,因此临床上治疗痰病,要注意扶助人体阳气,但也不能拘泥于此,而忽略痰之热化,燥化以及合为病。

    2痰性粘滞,阻碍气机

    粘滞即是粘稠,滞涩之意,中医认为“调浊者为痰”痰的粘稠性,在临床上表现为咯痰粘稠,或口粘口腻,呕恶吐痰,或咽中有粘痰梗死,吞吐不利,或大便粘裹疾垢,或见溃疡,糜烂渗流粘稠疾液,久不收口,凡此种种,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痰性粘滞其意有二、一指病情缠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