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529180
16例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禹光辉 刘传宝 耿晓林
第1页

    参见附件(235KB,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抗结核治疗中16例类赫氏反应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进行探讨,提高对类赫氏反应的认识。方法 观察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58例,其中有16例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在结核患者大量排菌的化疗初期,随着痰菌阴转,X线有明显变化但出现新发病变。结论 确诊为类赫氏反应,应继续原方案治疗。

    关键词】 结核;治疗;类赫氏反应

    在驱梅治疗中出现的病灶暂时性恶化的反应称为“赫氏反应”,部分结核患者在强有力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病灶暂时性“恶化”现象,类似于赫氏反应而被称为“类赫氏反应”,以往被称为化疗中的矛盾反应[1]。在结核病化疗方案中,临床广泛使用异烟脱(H)和利福平(R)等抗结核药物,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有少部分肺结核患者在强化化疗期1~3个月内,发现原有病灶增大、增多,同侧出现胸膜炎等现象。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58例,其中有16例在抗痨治疗4~8周时出现结核病治疗初期类赫氏反应。结核病化疗类赫氏反应临床上虽不常见,但仍时有发生,且容易误诊为抗痨治疗无效或其他疾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慌。现将16例类赫氏反应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出现类赫氏反应的肺结核患者中,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51岁,平均28.5岁。经过临床诊断,其中浸润型肺结核9例(56.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25%),原发性结核2例(12.5%),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6.2%)。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3例,痰涂片(+)

    1例,(++)3例,(+++)7例,(++++)2例。采取的治疗方案全部为首发初治患者采用异烟脱、利福平。其中12例加乙胺丁醇,4例加吡嗪酰胺。

    1.2 类赫氏反应发生的时间和形式 发生于开始化疗第1个月内出现为6例(40%);第2月内出现的8例(53%);第3个月内出现2例(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