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8期
编号:11528440
不同年龄和药物对婴幼儿泪道探通疗效的影响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8期
     新生儿泪囊炎是婴幼儿常见的眼病,主要原因是鼻泪管下端被先天性残膜封闭或鼻泪管的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阻塞,主要表现为生后10 d或稍后时间出现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泪道探通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但是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残膜的增厚,操作难度加大,失败率也会增加。我科门诊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根据

    不同年龄段和探通后不同药物辅助治疗1 260例1 338眼新生儿泪囊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泪道探通1 260例1 338眼,其中男705例749眼,女555例589眼,年龄15 d~18个月,平均5.3个月。将患儿按年龄分成6个月以内和6个月以上两组进行讨论分析。

    本组患儿的发病年龄为生后5~20 d出现单眼或双眼溢泪伴持续分泌物增多。眼睑无红肿,结膜慢性轻度充血,角膜清亮透明;挤压患侧泪囊约70%患儿有脓性液自泪点溢出,30%患儿无明显溢液,通过泪道冲洗确诊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并感染。将患儿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典必殊眼膏辅助泪道探通术的观察组和泰利必妥眼膏辅助的对照组各669眼进行分析。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儿的前期治疗均是眼部滴药、泪囊区按摩和泪道冲洗不通畅,或根据结膜囊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生素眼药冲洗泪道,1次/d,直至脓液清除或脓液明显减少后实施探通。

    1.2.2 泪道探通法 患儿取平卧位,1%的卡因棉片放于患眼的内眦结膜及泪小点麻醉表面麻醉,妥善固定其头部、躯干、四肢,扩张下泪小点,先冲洗干净泪囊区,再用7号冲洗式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的方法逐渐进行,至阻塞部位时稍加用力即可,阻塞严重的改用6号尖细探针穿透,有落空感稍许推进,接注射器冲洗证实通畅,留针30 min后将少许生理盐水和眼膏装入注射器,从探针缓缓注入,边冲边退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术后1~3 d进行泪道冲洗,并分别用典必殊眼膏和泰利必妥眼膏,用相应的抗生素眼药滴眼1周。所有患儿随访15 d~3个月。

    1.3 疗效标准[1] 治愈 治疗后溢泪和分泌物完全消失,冲洗泪道通畅;无效:治疗后仍溢泪伴分泌物,冲洗泪道不通畅。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年龄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

    大部分新生儿泪囊炎Hasner瓣阻塞可在出生后4~6周自行开放[3],可先行局部按摩、抗生素滴眼及泪道冲洗等保守治疗。本文中所选的均是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目前探通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不需全身麻醉,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随着患儿年龄增长,阻塞的残膜增厚,炎性反应刺激加重鼻泪管阻塞的程度和范围,术中患儿头部不易固定,术后局部瘢痕组织增生,致使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有效率下降。表1显示6月以内的患儿的1次探通率高达96.0%,6月以上的患儿的一次探通率仅为65.8%,两者比较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百拇医药(唐晓荣 田 密 张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