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0期
编号:11528686
联合应用抑肽酶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减少心脏恶病质瓣膜替换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0期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恶病质瓣膜替换术时联合应用抑肽酶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对术后凝血机制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适合心脏恶病质瓣膜替换术的患者,按体外循环时间长短,平均进入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在麻醉后转机前静脉滴注抑肽酶100~150万kIU,预充液中加150~200万kIU。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血酶原复合物10~

    20 PE/kg。结果术后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较对照组更接近正常(P49 U)升高,28例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BUN>7.2 mmol/L,Cr>80 μmol/L),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2方法全组术前常规强心、利尿及极化液静脉滴注1~2周,纠正低蛋白血症,血红蛋白[1]。风湿性瓣膜病引起的心脏恶病质,由于病史长,机体营养差,肝淤血,肝功不良,常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低等。故合并心脏恶病质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引流量更多。

    本组患者病史多在15年以上,均有反复心衰史,体质量低于标准体质量15%以上,心功能III~IV级,均符合心脏恶病质标准[2]。统计结果显示全组术前PT均延长,Fg低值。对照组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术后引流量仍多达(908±222.06) ml。分析原因可能是体外循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虽具有抑制纤溶酶激活和保护血小板正常形态及功能的作用[3],但体外循环本身可使凝血因子数量减少、活性降低,尤其是凝血因子I、II、V、VII、IX[4,5],加上心脏恶病质患者本身存在VitK1依赖的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产生不足,从而导致术后引流仍较多。实验组术中联合应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含有凝血因子II、VII、IX、X),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该项不足,从而使术后引流减少到(494±150.21) ml,统计学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百拇医药(杨 军 娄德剑 罗小东 郭方明 姜文升 王开岩 魏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