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9期
编号:1152989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于 力 郭 杰 李贵军 冯庆双
第1页

    参见附件(224KB,2页)。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可致持续性的病毒感染。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已超过10%,通常判断HB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即两对半,抗HBclgm(6项)和HBV-DNA等,了解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HBV感染后,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出现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直至消失,抗HBs出现。但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编码HBsAg的HBV的S区段和人肝细胞DNA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不断地复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以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称为HBsAg携带者,终身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或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后,绝大部分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600ng/ml之间,在献血员中发现的HBsAg携带者的最低含量为0.2ng/ml,但有少数人HBV感染后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细胞中以合成HBcAg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