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6期
编号:11620691
HIV孕产妇母婴阻断中职业暴露后思考及防护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HIV阳性孕产妇母婴阻断工作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以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推进和提高母婴阻断工作的深度和质量。方法 依据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开展母婴阻断工作以来,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统计数,研讨采取的方案,修改完善安全防护规程。结果 发生职业暴露的6例中无一例发生HIV感染。结论 增强防止职业暴露的意识,良好的防护措施对推进HIV孕产妇母婴阻断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关键词】HIV;母婴阻断;职业暴露;职业防护

    自从1984年国外报道了首例医护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导致艾滋病病毒感染以来,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同时,由于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这个问题在我国相对滞后,产科医护人员在从事诊疗、手术、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HIV感染或AIDS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污染不完整皮肤、黏膜;被HIV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可能被HIV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医务人员6人。其中护士1人,助产士2人,产科医生2人,麻醉师1人,其暴露的原因及暴露的程度如下。

    产科手术过程中被针刺伤,穿破皮肤3人;助产过程中被羊水浸到面部、眼睛1人;助产过程中缝合会阴伤口时,被缝合针刺破皮肤1人;手部皮肤表皮破溃,无保护接触阴道分泌物5 min 1人。

    1.2 暴露后的处理 6例发生暴露后,5例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有伤口者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酒精及碘酒进行消毒。1例由于产妇术中大出血,暴露后30 min左右才进行伤口处理。伤口处理完毕,立即报告医务科,随后到省疾控中心请专家对暴露者进行暴露级别的评估。1名麻醉师在操作时被空心针头刺破皮肤,且产妇病毒载量较高,被感染的机率较大。4 h内接受预防性用药治疗,疗程4周,并进行临床观察,其他5名只作一般局部处理。
, 百拇医药
    1.3 HIV抗体检测结果 发生暴露后,首先对暴露者进行HIV抗体的本底检查,然后分别在暴露后的4周、8周、12周、6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6名暴露者HIV抗体均是阴性。

    2 讨论

    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是保护儿童免遭艾滋病侵害,减少儿童感染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而从事这一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也是这一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感染具有危险性,针对职业暴露常见环节以及职业暴露的原因,制定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尽可能避免职业暴露发生。

    2.1 常见的暴露环节及原因 母婴阻断工作中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危险性表现为:高HIV感染危险,如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组织等。低HIV感染危险,如唾液、痰液、汗液、尿、粪便等。而职业暴露的常见环节为: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在给HIV感染孕产妇助产、引产、手术时,被手术刀割伤或被缝合针刺伤,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本已经破损的皮肤;HIV感染孕产妇的血液、羊水或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的面部、眼睛;护理人员在给HIV感染孕产妇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工作人员皮肤损伤处接触到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原因通常为。
, 百拇医药
    2.1.1 医务人员对HIV/AIDS知识认识不足有关调查显示[1],护理人员对AIDS传播知识的回答正确率只有24%,相当一部份医护人员缺乏对AIDS知识及母婴传播知识的了解。因而对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在医疗工作中麻痹大意,警惕性不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2.1.2 在诊疗、手术、护理等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标准性防护原则”,操作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使HIV职业暴露成为可能。据文献报道[3],接触患者以及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戴手套、口罩、帽子及穿隔离衣的人数比例只有12.9%;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的比例只有18.5%。

    2.1.3 产科医护人员对HIV阳性孕产妇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与排斥,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及同时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度暴露的环境。使其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 百拇医药
    2.2 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鉴于产科医护人员在母婴阻断工作中的高危险性,必须做好防护措施才得以保证这一任务的顺利进行。

    在管理上,首先应建立产科关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完备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其次,组织产科医护人员学习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加强对HIV感染及AIDS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使其认识并重视HIV职业暴露的途径及其危险性,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提高对HIV感染的警惕性。同时给予具有暴露危险的医务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自觉做好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即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是否有传染性,是否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在方法上,进入病房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后、无菌操作前后、护理病人前后、接触伤口前后等,均应规范洗手;医护人员在进行助产、剖宫产时,须按要求穿着隔离衣及隔离鞋、戴防护眼罩、口罩及乳胶手套;手术场所应保证充足的光线;要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在创口缝合时要精力集中,防止意外刺伤;护理人员在为HIV感染孕妇抽血、注射时,光线要充足,环境应安静,无人打扰,戴乳胶手套,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在脱去手套后也要再洗手;清洁人员在对带有病人血液、体液及其所接触过可能造成污染的用品和环境(如污染的针头、输液器、中单、房间的其它物品)进行消毒时,要按要求穿着隔离衣及隔离鞋、戴口罩及乳胶手套;污物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放入双层袋包扎并标注醒目的“危险”标志;病房内固定专用设备和清洁用具,医护人员不得将HIV感染孕妇所用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用于其他病房。
, 百拇医药
    分析我院6名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到位,工作范围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度暴露的环境。但由于制定了完备的防护措施,暴露后经积极处理,才得以补救。教训告诫我们在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中,增强防止职业暴露的意识,做好良好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尽管有调查[4]表明被针头刺破而感染HIV几率为0.33%,破损黏膜接触感染的几率为0.09%,但艾滋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愈药物,感染后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标准预防”是减少感染发生的关键。因此,重视HIV阳性孕妇母婴阻断中职业暴露的防护,才能确保其职业健康安全,才能推进母婴阻断工作顺利完成。

    参 考 文 献

    [1] 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7.

    [2]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16).

    [3] 黄静,绳宇,艾滋病护理的研究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75-277.

    [4] 郝彦娟,王明芳,徐丽华.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预防策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8B):62-63., 百拇医药(肖 萍 安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