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8期
编号:11621362
老年患者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22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8期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整个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透析的人数也逐渐增加。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由于受到老化本身及伴随疾病的干扰,常有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同时还存在着血管脆性增强、反应能力下降等特点,与其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所不同。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文对18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进行观察,并总结出护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确诊为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共43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18 例。其中大于70岁9例,65~70岁4例,60~65岁5例,平均68.6岁,男12例,女6例,占总人数的42%。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3例,高血压肾病9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盂肾炎1例,其他3例。

    1.2 透析方法 透析机均为GambroAK95 s,碳酸氢盐透析,透析器为F6Hps 14例,17R 4例;每周透析3次,每次4~4.5 h;每小时超滤量不超过1 000 ml。血管通路均为内瘘。抗凝剂为普通肝素14例,低分子肝素4例。
, 百拇医药
    1.3 临床表现 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时会出现不同表现;轻度头痛、恶心、呕吐13例,肌肉痉挛4例,头晕、乏力、胸闷1例,症状不明显1例,血糖正常16例,血糖9~12 mmol/L2例,心电图示冠脉供血不足3例,无一例合并感染。

    2 讨论

    2.1 老年人出现低血压可出现在透析中的任何时候,多数发生在透析晚期,透析脱水过多过快,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而导致血压下降。老年患者的心血管解剖与生理老化,心搏输出量下降,心血管代偿机制功能下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患者对血容量的耐受性较差,一旦脱水量过大便易发生低血压。

    2.2 透析中进食,食物进入胃内,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出现低血压。

    2.3 服用降压药,使药物降压和超率降压的叠加性反应导致血压骤降。
, 百拇医药
    2.4 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心功能低下,透析过程中全身状况和体内环境超出机体的耐受性,易诱发缺氧、心力衰竭等,从而发生低血压。

    3 护理要点

    3.1 严密进行透析过程中的监测,每隔15~20 min监测血压1次,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主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胸闷、冷汗、恶心、呕吐、腹痛、便秘、肌肉痉挛等症状,并可叮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之医护人员。发现严重低血压时,快速补充血容量,快速输入代血浆100~150 ml,同时适当减慢血流量,减低超滤量或暂停超滤,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透析液温度调至34.5 ℃~35.5 ℃,可使平均动脉压与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总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减少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透析液温度应缓慢降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冷、寒颤症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透析结束后,嘱患者在床上平卧20~30 min后再下床,避免突然坐起或站立,使血液下流,脑、心缺血引起血压下降。
, 百拇医药
    3.2 向患者讲解透析期间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使患者每次超滤量控制在3%~4%之间,控制盐及糖的摄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因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输注血液制品,嘱其按时服用铁剂,每次透析结束注射促红细胞生长素,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必要时输注白蛋白。嘱患者透析前不服降压药或减量服用,增加早餐量,透析时尽量不进食,因进食后增加内脏血流量,减少回心血量,诱发低血压。

    3.3 设定准确的干体质量,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以免脱水过量,加重患者低血压的发生,过少则引起患者水潴留。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越差,低血压的发生概率就越高,这可能由于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接触血液后,通过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而提高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活性,使一氧化氮的生成增加,并引起全身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还可减少头痛、恶心、呕吐及肌肉痉挛的发生。透析前监测血浆钠浓度,透析导致的低血压患者,其血浆中的钠含量较低,透析液钠浓度应当高于或等于血浆浓度,或采用钠梯度透析。结束透析前0.5 h调整钠浓度至正常,以免引起患者口渴或水潴留。
, 百拇医药
    3.4 加强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血流量以开始50 ml/min逐渐增加,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调制合适流量150~220 ml/min。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瑞清.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29.

    [2] 赵学伟.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对策.《国外医学》泌尿分册,1997:17.

    [3] 陈春叶.透析性低血压护理.护理与康复,2005:4.

    [4] 李铃,苏跃萍,汪容娥,等.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56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5:14.

    [5] 王质刚 血液净化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417., 百拇医药(韩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