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8期
编号:11705972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8期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成为继印度之后的第二糖尿病大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服药,科学治疗。合理,正确的服用降糖药,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并对糖尿病患者的相应临床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降糖药物的分类

    口服降糖药按其化学基本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磺酰脲类、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1.1 磺酰脲类 该类药又分为第一代、第二代。

    1.1.1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妥拉磺脲等 甲苯磺丁脲(D860):经多年临床使用,疗效确切,价格廉。缺点是作用时间短,须每天给药3次,剂量大,不良反应较多,对磺胺药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禁用。近年来,由于第二代磺酰脲类降糖药的应用,该药的用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1.2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毗嗪、格列喹酮、格列本嗪等。 格列本脲:其作用较D860强100倍,口服后数分钟发挥作用,持续约16~24 h,宜早晨1次服。但若量掌握不当,极易发生低血糖症,所以病情不重的老年人不宜应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使用。

    格列齐特:降血糖作用比D860强10~20倍,不良反应较少,偶有皮肤过敏、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口服后2~6 h达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可维持24 h,代谢物60%~70%由肾脏排出。该药除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降血糖作用外,还能减弱血小板黏附力,改善甲皱微循环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