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27828
冠脉介入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浅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期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由于其有创性质,均可能产生并发症。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可以按部位分为介入通路局部并发症(如穿刺动脉夹层、血栓形成或远端栓塞,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腹膜后出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冠脉动脉并发症(如冠状动脉夹层、冠脉动脉内血栓和支架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介入中侧支闭塞、冠状动脉无复流、冠状动脉穿孔和破裂、心脏压塞、急性心梗、死亡)、大血管损伤(如主动脉夹层、脑血管栓塞)和造影剂并发症(造影剂肾病)、术中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心室停搏、房颤或房扑)、器械失败(如导管打折、打断、支架脱落、球囊破裂)。上述并发症有的发病急,有的发病重,有的能立即看到并想到,而与冠脉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临床上也不少见,现特报告几例病历,尽管不是很危重,但仍应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1、患者女,65岁,冠脉介入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出现腹部血肿。该患为肥胖体质,腹部脂肪丰厚,低分子肝素钠0.4 ml,2次/d皮下注射后第4天,患者出现腹部皮下注射区疼痛,触之疼痛,皮下有波动感。行B超检查示腹部皮下血肿。临床予皮下血肿抽吸术,抽出血性液体280 ml,然后用腹部绷带加压包扎。停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抽吸术第3天撤掉腹部绷带,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消失,腹部皮下无血肿。该患出现此症状临床考虑为患者腹部脂肪厚,药物吸收不良所致,再者就是临床医护观察不细。不久我们临床又遇到类似上述患者一例,也出现上述症状,当时由于我们临床发现及时,没有出现上述患者症状那么重,也没有行皮下血肿抽吸术,只用腹部绷带加压包扎2 d,患者症状就恢复正常了。此后,我们临床再遇到肥胖的的患者,特别是腹部脂肪丰厚的患者,就改为肱二头肌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事件的发生。

    2、患者男,53岁,冠脉造影示前降支中段慢性闭塞,多次试图打开不能成功,遂放弃,回病房。半小时后患者出现胸痛及上腹部疼痛难忍,行心电图检查末见动态ST—T改变、心肌酶也末见异常。血压也在正常范围内,因疼痛心率达110次/min。临床立即返回导管室行心影透视,末见心包积液症象,心脏B超也末见心包积液。临床末经任何处置,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约1 h后患者胸痛及上腹部疼痛症状好转。事后临床追问患者家属,述:因护士嘱患者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泄,患者在半小时内饮水1500 ml以上。由此临床考虑由于患者饮水量过多、过快而导致急性胃扩张,出现胸腹痛。此类事件的发生,若护士嘱其饮水适量、适时完全可以避免。

    3、患者男,45岁,急诊溶栓后行介入治疗,手术成功。术后患者无不适反应,术后第2天血压渐渐下降,心率加快。但无胸痛、腹痛及恶心呕吐症状。临床观察近20 h也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患者血压仍在下降,心率也在加快。此时临床医生发现患者呈贫血貌,眼睑苍白。追问家属述患者晨起曾便黑便一次,但并没有引起家属的注意。临床立即行肛诊显示为黑便,化验证实便潜血阳性,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于是停止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应用,静点洛赛克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第2天患者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分析:此患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快,临床医生查不到病因,一是临床观察患者不细心,查房问诊不全面;二是没有想到急诊溶栓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以及介入术后有可能出现的应激性溃疡。临床医生若能做到上述两点,患者血压下降和脉搏加快的原因就不难找出。同时,临床医生在溶栓后予患者保护胃黏膜药物后也许不至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所以此后,我们临床在给患者溶栓时,同时常规予保护胃黏膜药物静脉推注,冠脉介入后的患者也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再也没有出现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4、患者男,45岁。经右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术后回病房,2 h后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末端发凉,烦躁不安,出现休克症状。当时患者无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临床查体末见急性心包填塞征象。打开患者右下肢外套,发现股动脉穿刺处出现巨大血肿。遂诊断急性失血性休克,予输血,补液、压迫右股动脉穿刺出血处等对症处置后,患者休克迅速得以纠正,血压、脉搏逐渐恢复正常。5 d后痊愈出院。此患介入治疗后出现右股动脉穿刺处巨大血肿并发急性失血性休克,主要是临床医护观察不细;再者就是患者术肢制动不牢固。

    5、患者男,68岁。介入术后1 h血压下降,脉搏加速,经升压、补液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心电图检查也没有明显动态ST—T改变,立即复查冠脉造影也没有发现急性心包填塞征象。又过一个小时,患者出全身皮疹,瘙痒,咽喉发紧,呼吸困难,临床诊断迟发性药物变态反应,为造影剂过敏所致,立即予抗过敏对症处置后,20 min后患者上述症状逐渐消失。实际上,大多数临床应用非离子造影剂不需要进行此药过敏试验,尽管临床少见过敏反应,而且都是在造影过程中发生的急性过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临床上更少见,所以往往被临床医生忽略了,发生了不典型的过敏反应不容易想到是造影剂过敏所致。

    上述并发症虽然发生的症状比较晚,但发病比较隐蔽,若临床医护想不到或护理不及时,也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应引起临床医护警惕和重视。, http://www.100md.com(张华耀 黄树满 刘培良 袁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