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扩张
编号:11727660
支气管扩张患者易合并慢性鼻窦炎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和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和临床特点。方法 入选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在安阳地区医院经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患者62例,根据病史和鼻窦CT确诊是否合并慢性鼻窦炎,并分析临床特点,与文献资料对比。结果 62例支扩患者中29例合并慢性鼻窦炎,和文献报道相似,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慢性鼻窦炎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窦炎、筛窦额窦和蝶窦。结论 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合并慢性鼻窦炎,发病率高,机制不十分清楚,值得引起重视。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鼻窦炎;高分辨率CT

    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是由慢性气道损伤引起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力支撑组织结构破坏,导致的一支或多支支气管不可逆性扩张,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脓痰、呼吸困难、肺部感染或/和反复咳血。本研究分析62例支扩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以探讨支扩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和支扩患者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支扩患者为2005年1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病房和门诊诊断为支扩的患者62例,其中男2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8.3±6.4)岁。纳入标准:年龄≥18岁;临床怀疑支扩或其他肺部疾病,经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为支扩者。排除标准:年龄<18岁;孕妇;合并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肺部肿瘤、肺间质纤维化、Kartagener综合征、Young综合征肺切除术后、风湿性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伴有肺部表现者;过敏性鼻炎患者。

    1.2 方法 支扩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胸部HRCT、鼻窦CT扫描。

    1.3 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 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见文献[1]:症状和体征(鼻堵、黄涕、头痛、面部疼痛或压迫感、嗅觉障碍;次要症状:发热、口臭)持续8周或每年发作4次及以上,每次发病不少于10 d(排除急性感染),经内科治疗4周后CT仍显示有影像学改变。

    2 结果和资料分析

    支扩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在20世纪初曾有报道,近年一项法国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0例支扩患者中约1/3有鼻-鼻窦炎[2]。1939年Chipman等[3]也曾指出慢性鼻窦炎和肺炎、支扩之间关系密切,但鼻窦炎是否为下呼道感染的诱发因素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同类资料还比较少见。Lai等[4]研究表明台湾儿童支扩患者中70.6%患鼻窦炎。本研究中62例支扩患者中29例(46.8%)合并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和法国资料接近[2],和Lai等研究资料差别较大,可能与入选人群和鼻窦炎诊断标准不同有关。本研究中29例(46.8%)合并慢性鼻窦炎,其中男14例(22.6%),女15例(24.2%),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研究中29例鼻窦炎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窦(29例次)、筛窦(14例次)、额窦(11例次)、蝶窦(3例次),与正常人群鼻窦炎好发部位基本相同;与Ishitoya等[5]报道的支扩合并鼻窦炎的患者多发生于上颌窦一致。

    有关支扩合并慢性鼻窦炎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可能的机制有:①下呼吸道和鼻窦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都依赖于黏液分泌、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和纤毛摆动,防御机制相似,这可能成为支扩合并鼻窦炎的结构基础;②感染因素: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通过鼻后滴流经后鼻道、喉进入气管,引起支气管、肺部感染;而支扩也可通过咳嗽将痰液喷入鼻腔,造成鼻窦感染;③一氧化氮(NO)的作用呼吸道内产生的NO有助于刺激气道上皮的纤毛运动,从而加强纤毛的运输功能,鼻腔内NO生成减少可导致气道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减弱;④遗传易患性和免疫功能异常: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Kartagener综合征等都与遗传因素有关。Tomii等[6]指出合并与未合并鼻窦炎的支扩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而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报道。

    29例支扩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 症状多为鼻堵(26例次,89.7%)、流黄涕(23例次,79.3%)、头痛(17例次,58.6%)、面部疼痛(14例次,48.3%),其他较少见的症状为嗅觉障碍(9例次,31.0%)、鼻后滴流(7例次,24.1%)、咳嗽(6例次,20.7%)等。故支扩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考虑到是否合并慢性鼻窦炎。鼻窦炎和支扩的相互影响详细情况及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Lund VJ,Kennedy DW.Quantification for staging sinusitis.The Staging and Therapy Group.Ann Otol Rhinol Laryngol,1995,167:17-21.

    [2] 顾之燕.呼吸道炎症反应 一个值得重新认识的病变.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0,35(4):245-246.

    [3] Chipman BL,Collins RJ,Bronchiectasis and tuberculosis inrelation to nasal sinusitis.Can Med Assoc J,1939,7:557-561.

    [4] Lai SH,Wong KS,Liao SL.Clinical analysis of bronchiectasis in Taiwanese children.Chang Gung Med J,2004,27(2) :122-128.

    [5] Ishitoya J,Oguchi N,Wang NY,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sinusitis with different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Nippon Jibiinkoka Gakkai Kaiho,1996,99(5):675-680.

    [6] Tommi K,Iwata T,Oida K,et al.bronchiectasis with normal paranasal sinus roentgenogram.Nihon Kyobu Shikkan Gakkai Zasshi,1990,28(4):551-557., http://www.100md.com(晁耀烁 许志强 张海瑞 李永峰 韩 鹏 连晓峰 李 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