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3期
编号:11793880
CT引导下的脑血肿穿刺引流术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的脑血肿穿刺术的经验和价值。方法 在CT导向下穿刺引流90例脑出血患者。结果 CT引导下穿刺均定位准确,随访患者存活86例,再出血者5例,死亡者4例。结论 CT是脑血肿穿刺引流的重要定位和监测工具。

    【关键词】脑血肿;CT引导;微创

    脑血肿是高发率,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早期迅速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但内科的保守治疗和外科的开颅手术治疗都没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而微创穿刺引流的开展却大大降低脑血肿患者的死亡率,CT作为一种影像工具,不但能提供正确的诊断,还能为穿刺引流准确定位,并术后随访[1]。笔者就CT引导下穿刺引流总结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穿刺的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年龄(64±9.14)岁,女38例,年龄(64±5.85)岁。患者均突然发病,意识不清的55例,GCS评分3~11分,平均8分,呕吐34例,偏瘫60例,一侧肢体无力28例。

    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区的有58例,位于脑叶的有21例,小脑的10例,脑干的1例,破入单侧侧脑室的29例,累及双侧侧脑室17例;出血量根据多天公式来计算,30 ml以下的18例,30~60 ml有52例。手术时间距离发病时间,小于6 h的有43例,6~24 h的有32例,超过24 h的有15例。

    1.2 CT定位穿刺引流 血肿定位穿刺的CT机器为simense somatom sprit,在CT下连续扫描,确定血肿的最大层面,在该层面上确定距离肿瘤最近、最佳的穿刺点,该位置必须避开主要功能区和血管,然后用金属物标记,然后再进行一次CT扫描,以确认金属物是否符合原来的定位点,如位置准确,测量定位点到血肿中心的距离,了解中线结构移位等情况,可以进行手术。

    常规备皮后,进行局麻痹,先用电转开空,再根据之前测量的血肿深度,选择相应长度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将针头送人血肿中心,退出针芯后接引流管,先用20 ml的注射器开始抽吸血肿,为了防止再出血,抽吸不能过猛过快,一般一次抽吸1/2~2/3,接着以抗菌素反复冲洗,完毕后,再次进行CT扫描,以了解残余血肿量,中线结构移位的缓解程度。

    术后随访需定期CT扫描,以了解血肿吸收情况,有无再出血。如果临床症状突然恶化,亦需要急查CT。

    2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定位针在CT上显示不偏离血肿中心1 cm。

    随访患者,存活86例,发生再出血者5例,死亡者4例,均死于脑疝,死者出血量均>60 ml,并破入双侧脑室内。其余患者血肿均清除,4天内血肿基本清除者42例子,1周内血肿基本清除者39例,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高发病,病致残率高,血肿的直接效应来源于两方面,血肿的大小和部位,传统的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死亡率超过50%,本组病例死亡率为4%要远低于传统治疗,而外科治疗则创伤大,时间长,费用高,治疗效果也不十分理想。立体定向清除血肿自1978年由Backlund等认提出,随后开展各种的微创技术,通过对血肿范围的引流、冲洗,能使体积缩小,能迅速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大大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而且创伤小,费用低,时间短,有利于临床开展[2-4]。

    微创抽吸引流不同于直视下手术,它需要有准确有效的导向工具,CT是首选,急性血肿在CT上呈高密度,易于被发现,通过影像图像,可以评价血肿体积和占位效应,方便定位;其次CT扫描速度快,利于迅速诊断和治疗患者。所以,目前脑血肿微创引流基本为首选,在CT的引导下进行手术方法也较为可靠。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目前并无定论,笔者认为其适应证包括:自发性出血或脑外伤性出血的患者,且脑内血肿量为30~80 ml较为合适。禁忌证包括:①肿瘤出血导致的血肿;②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脑出血后半小时左右形成血肿,周围脑组织压迫,出血停止,而6 h后周围水肿增加,并随着时间增长,周围受压的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损伤,因此,我们认为,在病情许可下,应该尽早清除血肿(<6 h),以降低血肿的占位效应,保护周围的神经免受损害。

    再次出血是微创抽吸的最常见并发症,由于大多脑出血患者是高血压患者,所以在术中和术后的血压控制十分重要;其次是注意患者是有凝血功能异常,术前一定药做相关的生化检查;为了防止再次出血,术中还应该尽量避免损伤脑膜血管;避免过快过猛抽吸血肿,若血肿抽吸过快,容易使血肿腔内外的压力差过大,或者血栓掉落,引起再出血[5];术后患者躁动也容易再出血,这时可适当给予镇静药。术后定期进行CT扫描,若血肿突然增大,密度增加,中线结构移位较前片明显,则提示血肿再出血。

    总之,CT是辅助脑血肿穿刺引流的有效工具,可以用于了解血肿的位置,体积以及占位效应,为手术提供准确的立体的病理解剖信息,并能监测病灶术前术后的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胡长林,吕海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68.

    [2] 卢靖,郭东斌,陈天成.YL-2型针穿颅引流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122例体会.福建医药杂志,2006,28(4):25-26.

    [3] 罗海燕,杨顺银,张承华,等.CT片定位微创穿刺治疗颅内血肿36例临床分析.临床荟萃,2001,16(13):624-625.

    [4] 陈军,陈覃,司宪平,等.CT引导硬通道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4(2):70-71.

    [5] 勾俊龙,毛群,邢复明,等.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2):149-150., http://www.100md.com(张鸿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