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期
编号:13196149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孙小军 卢竞前 李 易
第1页

    参见附件。

     易损斑块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之间关系密切,如何防止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近年研究发现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通过多种生物学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AMI的发生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冠心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AMI患者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下一步寻找临床更为特异的炎症指标和特异性治疗奠定基础和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住院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根据临床和冠造结果,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06年ESC《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标准分为:对照组(排除冠心病,n=20),女6例,男14例,平均年龄(65.70±5.83)岁;稳定型心绞痛组(n=20),女8例,男12例,平均(67.20±5.96)岁;急性心肌梗死组组(n=40),女12例,男28例,平均年龄(65.43±7.01)岁,详细资料见表1。

    1.2 诊治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改变初步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所有入选的患者最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最终诊断,稳定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无心肌酶学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伴有心肌酶学增高3倍以上并心电图有相邻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 mV以上,对照组则为有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胸痛至入院时间,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意愿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直接PCI、溶栓后补救PCI或择期PCI治疗。

    1.3 sCD40L和hs-CRP检测 所有入选的研究对象均在入院后即采集静脉血5 ml,置于普通离心管,在2 h内以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以Eppendorf管分装后置于-70℃冰箱中贮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