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3193903
程序化整体护理模式用于脑血管病患者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贺建佳 曾艳芳 罗孟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整体护理模式用于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脑血管病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匹配住院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分别采取整体护理和程序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程序整体护理进行干预后,在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方面,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遵护行为、知识、技能及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程序化整体护理模式适合脑血管治疗和康复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模式;康复;体会

    

    作者单位:413002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CVD)是中老年人多发病,一般起病急,恢复慢,致残率甚高,据统计约为86.5%,伴不同程度的运动、语言、心理等功能障碍及感染、尿失禁等并发症,使患者工作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有研究表明: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与护理的质量密切相关[1,4],我院于2008年6月建立程序化整体护理模式即生命-心理-环境护理模式,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随机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38例;急性脑梗死51例,脑出血35例,均经CT确诊;年龄46~69岁,平均(58.2±5.8)岁;匹配脑血管病住院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40例;急性脑梗死55例,脑出血31例,年龄43~72岁,平均(56.9±6.1)岁;两组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调查,均经CT确诊;两组在性别、年龄、职业、病史、文化程度、沟通能力、病种构成、病情程度、心理状况、并发症及其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提示两组具有较好的均衡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完善前的整体护理法,观察组采用完善后的程序化整体护理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分别采取如下系统护理措施:①急救护理:制动,就地抢救,减少搬动,取平卧位,头部略高,并偏向一侧,颈部后仰;清除口鼻腔内异物,解除舌后坠,使用呼吸机;征得口头医嘱,以20%甘露醇250 ml快速静脉滴注,配合速尿作用,降低颅内压;定时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工作;②预见性护理,预防并发症:定时翻身扣背,变换体位,1次/2 h;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出部位垫气圈或海绵垫;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宜过湿,进食进水缓慢;定时抽胃液做隐血试验,严格无菌技术,观察体温、脉搏、血象变化,预防泌尿道感染;脑梗死者取平卧位,脑出血者床头抬高15°~30°,出血性者48 h内,除预防褥疮外禁止活动,2周内被动运动肢体,2周后及缺血性者白天应每小时尽可能活动肢体5~6 min;③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康复应早进行,在卧床期间,保持各关节正常功能位,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及主动运动,力度由小到大,从大关节至小关节,逐步翻身、坐起、进食、穿衣、站立及步行训练;语言训练:尽早进行体语指导,做好非语言交流的沟通,同时认真进行语言训练,坚持不懈,大多数患者的语言功能是可以康复的;对中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吸吮训练,喉抬高训练,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对轻度吞咽障碍者以选择体位和摄食训练为主;④心理护理:热情温暖的护理态度,营造温馨友好的医护环境;有针对性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⑤健康教育:采取口头宣教和发放健康教育卡片相结合的方法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因病理、治疗、饮食、转归等,清除高危因素,强调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坚持服药。此外,创造人性化病房环境:做到病房清洁、舒适美观、空气清新,设施方便患者使用;合理调整护士各班职责,关心护士生活,交流失败与成功经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的技巧,善于与陪护交流,完善护理质量评估系统。

    1.3 护理质量评估 评估内容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出院时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评估:显效=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痊愈+显著进步+进步[2],心理状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3];第二部分是出院时患者陪护的遵护行为、护理知识、疾病相关知识及其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和抑郁发生的比较 采用系统整体护理模式干预后,在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方面,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出院时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总有效抑郁发生情况

    对照组8656(65.1)72(83.7)50(58.1)

    观察组8671(82.6)82(95.3)36(41.9)

    χ26.7726.2054.558

    P值<0.01<0.05<0.05

    2.2 两组遵护行为、知识、技能及满意度的比较 在遵护行为、知识、技能及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比较(例,%)

    组别例数遵护行为自我护理知识相关知识技能陪护满意程度

    对照组8672(83.7)73(84.9)68(79.1)73(84.9)

    观察组8684(97.7)81(94.2)82(95.3)83(96.5)

    χ29.9233.97110.2166.891

    P值<0.01<0.05<0.01<0.01

    3 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护理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整体护理的观念为各国护理工作者所接受,唤起了人性化服务意识。整体护理理论的确立及机制的推行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改善了护士和医院的形象。在我国,整体护理的理念被广泛吸纳应用,本院实施和完善该模式,其核心是围绕患者这个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躯体的和心理的整体护理,追求的是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整体的满足[4]。

    脑血管病患者的致残率高,往往不能达到患者和家属功能恢复的期望值。患者家属希望护士随时陪护在身边,而护理力量还不能达到。为此,本院采取程序化整体护理模式,改进工作流程,合理调整护士各班职责,简化一些重复的护理程序;科室随着患者的高峰期进行弹性排班,设立互助机制,护理部抽调人员支援需帮助科室,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错位护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护理效果。关心护士生活,倾听和采纳护士的好建议;要求护士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护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护理技术培训考核制度;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的技巧;善于与陪护交流,为其解决疑难问题,做到换位思考。工作中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体态语言或应用写字板等沟通方式,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尊重患者的人格,如为患者进行导尿、插胃管等护理操作时要用屏风遮挡。对于患者的病情或不便公开的事情应单独告知,不要当众交代。任何治疗护理操作须得到患者和家属同意方可执行,凡事从细微处体贴患者,真正体现人性化护理[5]。

    有研究发现[6]:50%左右的脑血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性抑郁,妨碍患者的康复,故护理时应热情周到、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主动了解,还要经常留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中读懂他们的要求,将人文关怀及满足患者需求并争取超越患者期望的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之中,使患者情绪稳定,使其感受到被关怀、重视、尊重,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与患者肢体能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生活自理水平越低,抑郁症状越重[6]。因此,尽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并坚持治疗,不仅促进其功能恢复,同时能有效地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反过来,调整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兼顾躯体和心理康复两方面,使其保持心理稳定,康复训练持之以恒,强调把握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和强度,早期以被动运动及按摩为主,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出现自主运动后,鼓励自主运动并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疲劳。对失语患者要富有细心、爱心、耐心、同情心及高度的责任心,从简单发音开始,多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信心,利于康复。在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要注意康复与药物治疗并重,以避免复发和病情的恶化。健康教育是程序化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可使亲属及患者掌握一定自我保健知识及护理技能。笔者采取健康教育卡的形式,效果显著,其体会如下:宣教卡利于患者和家属记忆;护士可随时持卡宣教,配合全方位的护理;危重患者陪护更换频繁,易遗漏对其宣教,健康宣教卡可解决此类问题;护士应认识到健康宣教的意义和责任,从而积极参与。患者也应认识到增进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对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可主动介入;健康教育卡的应用可促使护士提高自身素质。在程序化整体护理的实施中,注意以下问题:树立现代护理新理念;体现整体护理的特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与改进;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制度;探索整体护理新方法;加快护理人才培养是发展整体护理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护理程序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在神经功能、心理状况的改善和恢复以及遵护行为、知识、技能及满意度等方面,临床效果较佳,适合脑血管治疗和康复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巧云,辛志芳.神经内科整体护理与护理素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67-168.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66.

    [4] 华亚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新型护理模式探讨.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9,7(11):1255-1256.

    [5] 顾竹影.日本医院人性化护理的现状及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50.

    [6] 谈燕飞,梁柳梅,李素珍,等.老年心脑血管病人抑郁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201-2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