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7期
编号:11935803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UAP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为基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脐周皮下注射,2次/d,疗程7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8.75%,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稳定,安全有效。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发作突然,发展迅速,病变复杂,如不及时有效治疗,预后较差,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梗或猝死。在临床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UAP患者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9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37例,自发性心绞痛12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38~74岁。全部患者均有胸闷、心前区疼痛等典型心绞痛表现,无严重高血压、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抗凝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0.10 g,1次/d口服,5%葡萄糖液250 ml+硝酸甘油5~10 ml静脉点滴,1次/d,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脐周皮下注射,2次/d,疗程7 d。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心梗及猝死的发生、出血情况、心电图变化。

    1.3 疗效判定 ①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2/3或以上,或发作时间缩短,不用或用硝酸甘油易于缓解,心电图下移的ST段减少0.05 mV以上,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由平坦转为直立;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无明显变化,甚至胸痛不缓解,恶化,发展为急性心梗或猝死,心电图无变化,或ST段下移增加,T波倒置加深,及ST段弓背向上太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或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检验。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显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未发现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现象。治疗组中3例在治疗期间注射部位出现皮下淤斑,停药后自行消退。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劳累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1]。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形成征象约占它的50%-80%,多为阻塞性白色血栓[2]。而这种血栓通常出现在血管狭窄最严重的部位。因此,不稳定型心绞痛控制良好可转为稳定型心绞痛或症状消失,也可能迅速发展成为AMI或猝死,抗凝治疗可逆转高凝状态,对抗血栓形成,从而改善预后。
, 百拇医药
    低分子肝素是由肝素经化学或酶促解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与普通肝素比,其有明显的抗凝因子Xa活性,半衰期长,是普通肝素的2~3倍,且与血小板因子IV作用弱,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微血管的通透性,出血率小[3]。本研究中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严重副反应,故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无需有关监测,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李洪顺,柏学敏.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0(10):595.

    [2] 江一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理和防治性进展.中国急救医学,1995,15(4):48.

    [3] 钟宁.低分子肝素钙应用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3):151., 百拇医药(朱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