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1期
编号:11933423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红皮病9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原发性红皮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至到2009年12月确诊的原发性红皮病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原发性红皮病患者,全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效果较好,治愈后至今未复发。结论 对于病情相对平稳,但反复发作的原发性红皮病患者,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办法,具有治愈率高,复发少,副反应小等特点。

    【关键词】 原发性红皮病;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甙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共诊治原发性红皮病患者9例,共同特点是非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毛发红糠疹及湿疹-皮炎等疾病引起,发病原因不明,病情相对平稳,呈亚急性和慢性期皮损,皮肤浸润、伴有大量脱屑,激素治疗后可迅速消退,但停药后很快再次复发,我们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减量停药3个月后仅1例复发。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35~69岁,病程2~6个月,平均3~4个月,排除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毛发红糠疹及湿疹-皮炎等疾病引起,无明确发病原因,既往身体健康,均符合原发性红皮病的诊断。

    1.2 临床特点 9例患者皮疹均呈亚急性和慢性期表现,一般情况良好,以皮肤弥漫性、浸润性潮红肿胀,糠秕样脱屑为主,伴有黏膜损害的2例,表现为口腔溃疡、糜烂,5例伴有不规则发热,一般情况相对较好,均曾应用激素治疗,病情可迅速好转,但停药后病情出现反跳。

    1.3 辅助检查 3例有轻度肝功能损害,5例白蛋白偏低,5例白细胞总数增加,3例红黑细胞沉降率增快,余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做病理检查。

    1.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60 ml,静脉点滴,1 次/d,雷公藤多甙10 mg,口服,3 次/d,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皮疹消退后复方甘草酸苷按40 ml/d、2 ml/d,逐渐减量至停用,病情无反复的情况下,雷公藤多甙也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1~3个月不等。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1~3个月后,9例原发性红皮病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生命指征平稳,全身皮肤潮红、肿胀消退,无明显脱屑。随访3个月仅1例复发,但再次重复上述治疗仍有效,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他副反应。

    3 讨论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急性期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渗液,亚急性和慢性期皮肤浸润肥厚,大量脱屑,为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病症[1]。致病原因主要有银屑病、药物过敏、恶性肿瘤、湿疹-皮炎等疾病,不明原因的红皮病称为原发性红皮病或特发性红皮病。作者所选的9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红皮病的诊断,起病舒缓,病程较长,多为亚急性和慢性期表现,这类患者应用激素治疗,一般皮疹很快消退,但存在减量反跳及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引起的各种副反应,多次反复发作往往使病情加重,出现红肿、渗液等急性皮损,全身症状亦加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作者尽量避免使用激素,而是选择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避免了激素治疗的副反应,而且复发率明显降低。
, 百拇医药
    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β体甘草酸为主要成分,辅以甘草、半膀胱氨酸等成分制成的甘草酸胺盐制剂。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和类激素样等作用[2],能有效地控制炎性反应,止痒减轻症状,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无明显影响,故无明显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3]。复方甘草酸苷中的甘草酸能减少伪醛固酮副反应,半膀胱氨酸具有抗变态反应和解毒作用[4]。近来已有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红皮病的报道,临床效果肯定[5]。另外,复方甘草酸苷还具有降低氨基转移酶、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和修复组织损伤的作用[6],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抑制作用,能阻断因精神紧张、劳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控制了由此而造成的恶性循环,对缓解红皮病的肝脏损害和全身症状很有帮助。雷公藤多甙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从实验结果看,联合二者治疗病情较轻的原发性红皮病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赵辨.临床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04-607.
, 百拇医药
    [2] Baltina AL.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as a route to new bioacitive compounds for medicine. Cu r r Med Chem,2003,10(2):1551.

    [3] 王忠永,邱会芬,安永贞,等.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及血清lgE变化.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4):361-362.

    [4] Morgensterm C. Glycyrrhizan,an active componment of licorice roots,and replication of SARS associated coronavirus. L ancet,2003,361(9374):20451.

    [5] 韩科,龙福泉,蒙秉新.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治疗红皮病性银屑病分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4):254-255.

    [6] 施以梅. 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药房,2008,19(3):234-236., 百拇医药(肖佐环 周小军 苟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