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1950157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高云
第1页

    参见附件(146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5)。结论 痛风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应针对痛风病机特点,利用中医药优势,加强中医药治疗,对预防痛风复发、控制痛风发展很重要。中西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既能逐邪外出,又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复发。中西医合用优于单纯西医。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正骨医院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的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渐增,脑力劳动者及营养良好的人员发病率较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也较高。我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单关节发病83例,多关节发病77例。伴有痛风石者32例;有家族史者98例;初发65例,复发55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表现 患者突发关节疼痛,夜间疼痛尤甚,可因疼痛剧烈而惊醒,最初发作大多侵犯单关节,以拇指及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其他受累关节依次为足弓、踝、跟、膝、腕、指等关节,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关节局部红肿明显,肤温升高。表皮干燥发亮,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剧,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可有关节积液。发作时可伴有发热、多汗、头痛、厌食等全身症状,多次发作后关节变形、僵直,皮肤破损后流出牙膏样物质。受寒、劳累、饮酒、食物过敏或进食富含嘌呤的食物后症状加重。血白细胞、尿酸增高。X线早期无阳性发现,晚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不对称及穿凿样透亮骨缺损现象。

    1.3 诊断标准 非对称性关节疼痛,常在夜间发作,红肿、压痛,功能障碍;既往有发作史,有症状间隙期,发作可以自行停止;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手、足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酶法)血尿酸含量高于正常(90~420 μmol/L)。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首次服0.5 mg,隔1 h后再服用0.25 mg,2次/d,1~2 d症状缓解后,改为0.25~0.5 mg/d共服1周;同时口服别嘌呤醇,每次0.1 g,3次/d,疗程为4周。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以蠲痹汤合四妙散加味,基本方剂:土茯苓15 g、薏苡仁30 g、苍术10 g、忍冬藤20 g、蚕砂10 g、川牛膝15 g、杜仲15 g、仙灵脾10 g、秦艽10 g、丹参15 g。关节肿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 g;瘀血明显加桃仁、红花各10 g;湿重者加茯苓15 g、泽泻12 g;热重者加金银花20 g、夏枯草15 g。1剂/d,水煎3次混合后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为4周。

    1.5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室验室检查改善或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1,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603126396.0

    对照组60252015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体内血尿酸代谢障碍引发小关节痛风结石,并继发局部非细菌性炎症,以血尿酸增高为特点[2]。随着尿酸盐沉积量增多,可突破关节面刺激关节滑膜,而发生急性炎症,使滑膜、关节囊充血明显。滑膜可因慢性炎症而发生肥厚和肉芽化[3]。表皮因受过大的尿酸盐挤压而发生溃烂,形成痛风石。传统医学认为,本病是风寒湿邪三气杂至,痹阻经络,瘀血凝滞,郁生热毒,热毒流注肌肤、筋骨、关节之间而发病。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男性,男女性别比约20:1,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大部分在40岁以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目前临床上对痛风的治疗尚缺乏病因治疗和根治措施,急性期虽可用秋水仙碱或外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病情,止痛效果较好,但不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慢性期用别嘌呤醇等药物治疗,能抑制人体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但不良反应大,使用的安全范围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一般采用调节血尿酸并促进其排出的方法。常首选秋水仙碱、别嘌呤醇以缓解症状,但胃肠道反应较重,如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腹泻,患者会因此中断治疗,使症状不易控制或导致复发[4]。为避免复发,还应嘱咐患者多饮水、少饮酒、少食蛋白质及动物内脏、豆类等食物,防止受凉及过度劳累,避免饥饿和精神刺激,多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