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7期
编号:11948860
浅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及危险因素(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7期
     【摘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习惯发生改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类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当前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几种主要慢性病的流行及危险因素浅作归纳,旨在引起人们关注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重视健康教育对预防慢性病、促进健康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流行; 危险因素

    【Abstract】 A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changing of lifestyles and dietary habits, the aging population growing, and the human disease spectrum are changing, too.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become a threat to residents of the current health of the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this paper, it induced the prevalence of several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nd risk factors which aimed to draw attention to unhealthy behavior and poor life style adverse effects on health,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emphasizing on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health promotion. 

    【Key words】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Prevalent; Risk factors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包括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研究表明与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1]。

    1 几种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

    1.1 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肥胖是一种疾病,也是许多慢性病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增加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胆囊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等的危险性,相对危险度大于3;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相对危险度为2~3;增加某些癌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激素异常、生殖力下降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相对危险度为1~2[2]。由于我国肥胖患病率增长迅速,如不加以有效干预,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患病率将会大幅度上升。

    1.2 高血压 目前,无论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都普遍存在。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晚期肾病、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血压还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并存,如腹部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胰岛功能亢进等。1991年全国第三次高血压抽样调查患病率为11.26%。2000~2001年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合作研究(InterASIA)在中国全国范围对35~74岁的成年人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27.2%,与1991年的同年龄组人群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5年有调查显示,18岁以上的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3],与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居民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认识不足,防病意识薄弱有关。

    1.3 血脂异常

    据报道:2006年全世界有2.3亿血脂异常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有4.0亿患者。2007年有资料表明,我国18岁以上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血脂异常人群已经达到1.6亿[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脂异常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9》指出:中国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持续升高,现中国每年新增血脂异常病患1500万人。可见,对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应及早重视。

    1.4 糖尿病 糖尿病(DM)是终生性疾病,易并发微血管(DM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等)、大血管并发症(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变及其末梢动脉病变等)和神经系统病变。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DM逐渐在全世界流行,且呈上升趋势。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8完成的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城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大概有4100万人,比国际糖尿病联盟2003年推算出的3980万人多出100余万人。近期国际最具权威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又刊登了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最近开展的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结果:中国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人数高达1.48亿,表明10人中有1人患糖尿病。

    2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1 年龄

    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都在55~65岁这个年龄段达到最大值[5、7],原因可能由于55~65岁年龄段正好是人们退出工作和减少体力劳动的阶段,这时心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身体状况发生了不少改变,加之以前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积累,给疾病发生增加了机会。

    2.2 吸烟 吸烟的危害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WHO指出,烟草的使用与全球的死亡和许多疾病的流行高度相关,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是导致人们失能和早死的主要原因。吸烟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使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增加血小板凝集性和纤维蛋白原作用,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吸烟所产生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释放,使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含量增加,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脂代谢,加速动脉血栓形成。

    2.3 饮酒 饮酒与健康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论还不一致,但有一点比较肯定,就是过量饮酒对健康有害。适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胆固醇等脂类物质过多、过早地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防止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过度饮酒则是危险因素。在血脂异常的患者中,适度饮酒者(10~30 g/d)HDL-C水平较不饮酒者高,然而过量饮酒者(>30 g/d)与适度饮酒者相比,HDL-C水平则无显著性升高[6]。

    2.4经济收入

    研究显示随着人均月收入与NCD的患病率相关。有学者报道经济收入水平与慢性病患病率呈负相关[7],也有报道经济收入太高或太低对疾病都是不利的,收入太高引起饮食荤素搭配不平衡,收入太低引起不良行为和生活压力的增加[8]。

    2.5 教育水平 国内学者也报道有些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9],说明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保健意识越易形成。, 百拇医药(万传君)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