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1期
编号:11962082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诊断价值(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
     弥漫性硬脑膜强化机制,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增强MRI呈弥漫性硬脑膜强化。脑组织体积、脑脊液容量和颅内血容量的总和是稳定的,当低颅压时,脑脊液容量减少,而脑组织体积相对稳定,则颅内血容量增加,静脉系统扩张,而静脉系统的扩张会反映在硬脑膜、静脉窦上;有研究认为发病的部分原因可能是感染性炎症诱发的非特异性炎症,但更多的倾向于以下原因:脑脊液低压状态导致的脑膜高度水肿,随后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蛛网膜下腔,淋巴细胞轻度增高可能是脑脊液漏出部位存在炎症反应或红细胞外渗反应[68]。

    3.2 临床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起立时头痛(站立不超过15 min出现)、卧位时头痛症状减轻或消失(卧位时不超过30 min减轻或消失),常伴有恶心呕吐及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伴脑血管痉挛者可出现偏身无力、麻木等颈内动脉系统症状及眩晕、行走不稳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精神不振、言语少、动作迟缓;其他可有耳鸣、视力模糊、复视、癫痫样发作、暂时性尿崩、无力、全身不适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低颅压综合征引起的体位性头痛是因大脑失去脑脊液的浮力作用向下移位,导致痛觉敏感感受器、血管和神经结构(特别是硬脑膜)受牵拉的一个直接结果,另一可能的机制是对痛觉敏感的颅内静脉结构的代偿性扩张。本病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60 mmH2O,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即成立。本组临床症状均有站立位时头痛出现或加重,卧位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特点;12例以体位性头痛为主,伴有多种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的临床症状相符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