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1973607
乳腺癌术后两种引流方法效果对比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5日 姜振涛 邵文东 房伟娟
第1页

    参见附件(1530KB,2页)。

     【摘要】 目的 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进行腋窝、胸骨旁引流,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双负压引流;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引流袋进行双正压引流。结果 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双负压引流,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乳腺癌;引流;并发症

    

    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选取了12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对其采取两种引流方法进行腋窝、胸骨旁引流,比较其引流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年龄32~65岁,平均51.5岁;对照组60例,年龄31~63岁,平均50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肝、肾和肺等重要脏器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营养状况、TNM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引流方法 缝合切口前,将22号、18号橡胶引流管分别置于腋窝和胸骨旁,避开切口从皮瓣引出;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抽吸引流管形成负压后,分别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腋窝和胸骨旁双负压引流。切口及皮瓣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

    1.2.2 对照组引流方法 置管方法同实验组,不同的是引流管分别连接一次性引流袋进行双正压引流。

    1.3 拔管指征 引流量<15ml/d,颜色呈淡黄色,切口无明显渗液及感染征象。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置管时间、总引流量、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率、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对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采用两个样本均数差别显著性的t检验;而皮下积液发生率、皮瓣坏死率、患侧上肢水肿发生率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置管时间、总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比较有显著差异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 见表2。

    3 讨论

    3.1 引流的重要性 乳腺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广、游离皮瓣大,电刀的广泛使用造成脂肪液化、小淋巴管不结扎造成淋巴漏,因此皮下渗血、渗液不可避免,如果排出不及时或引流不畅会导致皮下积液,延长置管时间。而皮下积液会加重皮瓣张力,导致血循环障碍,引起皮瓣坏死、感染及加重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还会干扰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的活动,阻碍毛细血管的新生[1]。因此乳腺癌术后采取有效的引流非常重要。

    3.2 两种引流方法的特点 乳腺癌术后,胸壁表面不平,采用一次性正压引流,皮瓣与胸壁及腋窝创面的贴附主要靠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加压不均匀,会留下死腔;加大压力会造成皮瓣血运障碍,导致皮瓣坏死。故使用一次性正压引流仅有引流作用,不能使皮瓣贴向胸壁,容易导致皮下积液的发生。皮下抽吸形成负压,使皮瓣紧贴胸壁,术后持续负压吸引,有利于新的毛细血管形成,为皮瓣提供血供。腋窝压理论负值达5.2~12Kpa时,皮瓣贴向创面,引流效果最好[3]。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在球囊瘪陷时产生5.0Kpa左右的负压,因此乳腺癌术后采用双负压引流可使皮瓣贴附于胸壁,消除了死腔,这是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由于适宜的负压作用,促进了局部炎症反应形成、胶原合成,利于皮瓣愈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有单向活瓣,可防止引流液逆流和细菌逆向扩散,降低切口感染率。另外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其压力不受体位的影响,操作简单,轻巧方便,可用别针固定在衣服上,患者可携带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尽早进行患侧上肢肢的康复功能锻炼,减轻水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小结

    乳腺癌术后引流方法很多,临床效果实用性及操作性存在很大的差异。本课题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进行腋窝、胸骨旁双负压引流,效果优于一次性引流袋双正压引流,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缩短了置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住院费用,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3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