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期
编号:11987052
B超诊断子宫肌腺症105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期
     子宫腺肌症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过多及不孕症等。本文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B超诊断的105例子宫腺肌症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诊疗结果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B超检查以子宫腺肌病诊断人院手术治疗105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84例。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标准按陈忠年等的标准进行评定。年龄31~57岁,平均43岁。均为已婚妇女,其中79例为经产妇,5例为无孕者。临床表现以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继发贫血,下腹部疼痛及包块为多见[1]。84例均有宫腔手术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术、流产清宫术、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清宫术、产后出血清宫术、徒手胎盘剥离术、吸引产术、钳产术、剖宫产术、输卵管通水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人工授精术等。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 百拇医药
    2.1 治疗方法 使用TOSHIBA-550JI及SIEMENS-SI25OB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膀胱充盈后于耻骨联合上方行纵、横及斜行扫查,清晰显示子宫,常规测量子宫前后径、横径及长径[2],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注意子宫前后壁厚度、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线的形态有无变化,同时观察子宫周围有无包块及其与子宫的关系。

    2.2 超声波图像表现 ①子宫形态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可表现饱满呈弓形和球形,宫底圆钝;②子宫均轻、中度均匀性增大,轮廓线尚规则;③子宫肌层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常以后壁增厚明显,肌壁回声不均,颗粒粗糙回声增强,有时可见小的无回声区;④子宫内膜线多前移;⑤部分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

    2.3 结果 门诊经B超检查以子宫腺肌病诊断人院手术治疗10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共8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0%。有19例子宫肌瘤和2例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超声误诊为子宫腺肌症。其中弥漫型58例,子宫肌层回声弥漫性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后壁肌层大多较前壁明显增厚,可致内膜线相对移位。局灶型26例,肌层内局限性不均质低回声或高回声区,边缘尚规则,边界模糊,部分有球体感,子宫形态可不规则。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内引起宫壁肌纤维及纤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使子宫呈相对的、均匀性增大,其病灶多集中于后壁,故子宫后壁增厚较前壁多见,病灶中可见散在的含有少量陈旧性积血的小囊。子宫内膜可侵犯多个器官及组织,侵犯卵巢者可因周期性出血使卵巢胀大形成内膜出血性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侵犯腹壁伤口组织者,局部可出现逐渐长大的痛性结节。

    3.2 一般情况下子宫腺肌症比较容易诊断。但局限型子宫腺肌症易与子宫肌瘤相混淆,容易误诊。子宫腺肌症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所致,弥漫或局限性分布于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及纤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故周围无假包膜,与子宫肌壁间无明显界限。局限型子宫腺肌症多呈强回声,颗粒粗糙不均匀,无球体感。异位的子宫内膜多侵犯子宫后壁,故绝大多数患者后壁比前壁厚,故宫腔内膜线有前移现象。个别患者异位病灶集中在前壁,使子宫前壁局部突出很象子宫肌瘤,极易误诊。
, http://www.100md.com
    3.3 子宫肌瘤由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有少量结缔组织纤维。典型的子宫肌瘤是一种实质性球形肿块,表面光滑,亦有凹凸不平者,切面呈白色螺旋状线纹。肌瘤外有一层假包膜,由肌瘤周围肌纤维束和结缔组织束构成,包膜与肌瘤间连接疏松,手术时易剥出,因此肌瘤与周围肌组织有明显界限。根据肌瘤内结缔组织纤维多少及有无变性,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可以多样化。子宫肌瘤多呈衰减回声,但也有显示为中等偏高回声,肌瘤较大时出现强暗相间栅栏状回声。

    参考文献

    [1] 李强.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100例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6:1171.

    [2] 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8:320., http://www.100md.com(张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