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139341
B型脑钠肽在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判断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5日 李雪霞 常学伟
    参见附件(12kb)。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B型脑钠肽(BNP)检测及随访研究,探讨BNP对DCM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DCM患者(D组)、54例正常对照者(C组),入院时检测血浆BNP及心脏超声指标,并进行对比观察,随访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情况。结果 D组BNP浓度均明显高于C组(P<0.01), 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成正比,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BNP的浓度检测可以作为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指标。入院时BNP≥721.3 pg/ml,LVEF≤36%的患者,因心脏事件死亡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结论 检测血浆BNP浓度对于判断DC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入院时BNP的浓度结合心脏超声指标能够较好的评估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B型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

    扩张型心肌病(DCM)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时由于左心室的牵张和心室壁张力的增加,使心脏体液因子分泌增多,BNP是一种心脏利钠肽,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反映心脏代偿功能、评价心功能的标志物。国外文献报道,BNP检测可以有效评价心衰患者的预后,是心衰患者出院后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的强有力的预测指标[1]。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DCM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进行随访研究,探讨影响DCM预后的因素,以评价BNP对DCM患者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住院的DCM患者120例为D组,同期入选54例正常受试者为C组,DCM的诊断标准符合2007年世界专家总结的定义和分类共识[2],3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无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疾病,肝肾功能、血脂检查结果均正常,检测前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排除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近期手术史以及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出院后3个月再次进行监测并跟踪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随访终点:因心衰恶化而死亡或再次住院。

    1.2 BNP检测 对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 h内抽取肘静脉血3 ml置EDTA管,3000转/s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血浆)放入-80℃低温冰箱待测。应用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仪(美国Biosite公司产品),测定BNP浓度,15 min内自动打印结果。

    1.3 心脏超声检查 受检者静坐30 min后,取左侧卧位,以日本ALOKA-α10型超声心动仪,探头频率为2.5MHz。由专人操作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系统,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 (L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机内软件自动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各变量间用相关分析,同时用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危险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年龄、血压水平、BNP、LVEDD、LVEF的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BNP浓度、LVEDD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LVEF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3组年龄、血压水平、BNP、LVEDD、LVEF的比较

    注:与C组比较*P<0.01,与P组比较#P<0.01

    2.2 不同级别心衰患者BNP、LVEDD、LVEF比较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将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轻度心衰组54例(心功能Ⅰ级26例,心功能Ⅱ级28例),中度心衰组(功能Ⅲ级)36例,重度心衰组(心功能Ⅳ级)30例。3组BNP、LVEDD、LVEF的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级别心衰患者BNP、LVEDD、LVEF的比较

    与轻度心衰组比较*P<0.0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