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320
7140例活产婴母乳喂养维生素K缺乏症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麦汉茂
第1页

    参见附件(2038KB,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儿维生素K缺乏的状况。方法 按农村、城市婴儿出生后4个月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维生素K缺乏的发病率,维生素K干预对预防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前景及临床价值。结果 母乳喂养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发病率为2.96‰,人工喂养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发病率为0.57‰。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与未使用维生素K的发病率分别为0.88‰、3.08‰(P<0.05)。结论 对母乳喂养儿规律补充维生素K是完善母乳喂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

    母乳喂养;发病率;维生素K 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 所致出血的部位常见有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后者往往导致患儿死亡或出现中枢神系统后遗症。 为了解维生素K缺乏的发病情况,笔者对7140例活产婴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出生至18个月活产, 了解生后6个月内出血的发生情况。

    1.2 病例登记方法 凡在观察期间出现颅内出血, 非创伤性头部血肿、肺出血、胃肠道出血、脐端渗血、皮肤出血、胸腹腔出血及针刺部位出血等均填写出血病例登记卡。主要了解出血与年龄、喂养方式、出血部位、有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恢复情况等因素。对维生素K缺乏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 取2名同性别、年龄、无出血的婴儿配对资料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维生素K缺乏的发病率及母乳喂养率 共调查7140例婴儿生后6个月内出血情况, 其中城市婴儿5061例,农村婴儿2079例,两者的发生病率:城市2.37‰(12/5061),农村2.41‰(5/2079),χ2=0.0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城市母乳喂养率75.7%,农村母乳喂养率81.5%。

    2.2 母乳喂养与出血的关系

    2.2.1 本组中出生后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5400例, 人工或混合喂养1740例, 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96‰,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 出生后应用维生素K与出血发生率的关系 本组中婴儿出生后使用维生素K后发生出血病2例,而未使用组例为15例, 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0.88‰和3.08‰见表2。

    2.3 胎龄对维生素缺乏出血的影响 所调查婴儿中早产儿201例, 出血5例, 足月儿6939例,出血12例, 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4.8‰和1.73‰, 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见表3。

    2.4 维生素K缺乏出血类型与出血部位分析 早期新生儿出血仅1例为颅内出血;典型新生儿出血7例,其中消化道出血6例, 颅内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8例, 其中颅内出血6例, 腹腔出血2例。

    2.5 出血病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转归情况 在本组17例出血病例中, 凝血酶原时间检查11例, 其中PT>20秒8例。17例患儿中病愈好转15例, 占88.2%(15/17),死亡及自动出院各1例,病死率为5.9%(1/17)。

    3 讨论

    近年来, 有关维生素缺乏出血的文章报道很多, 该病已被认为是引发新生儿、婴幼儿出血的重要原因, 其病死率、致残率高。发展中国家该病的发病率为0.6‰~3‰。 发达国家相对偏低, 日本为1/4000、英国1/1200。本组婴儿调查的维生素K缺乏的发病率为2.37‰。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相接近[1]。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 为15 μg/L, 远低于牛奶中含量(60 μg/L), 加之母乳中抗体对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抑制, 导致内源性维生素K产生过少, 因此, 母乳喂养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机会是牛奶喂养儿的15~20倍。1981年日本全国普查维生素K发病率,母乳喂养组为1/1700[2,3]。明显高于人工或混合喂养组。本组中母乳喂养儿维生素K缺乏发病率为2.96‰, 人工喂养组的发病率为0.57‰, 两组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目前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 更应完善母乳喂养。因此, 及时补充维生素K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降低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发病率。从本组调查中可以看到, 在生后未补充维生素K的婴儿其出血的发生率为0.88‰, 这也为生后补充维生素K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供了有利的资料。

    早产儿由于肝脏功能不成熟及维生素K合成较少, 因而被认为是维生素K缺乏出血高危人群,因此目前国内一些医院给早产儿生后补充维生素K已成为常规处理方法之一。由于早产儿肝脏γ-谷氨酸梭代酶功能不足, 致使维生素K代谢障碍, 凝血因子合成受阻, 因而早产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远高于足月儿。本组早产儿、足月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发病率分别为24.8‰和1.73‰, 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性, 提示早产儿管理中除常规补充维生素K,以外, 适当补充凝血因子或含凝血因子的血浆或全血有其临床指征。

    此外本组病例中还发现, 维生素缺K乏出血的高发年龄在生后1~6 d, 在此典型新生儿出血中以胃肠道出血为主要类型。但出生后一周维生素K缺乏的出血则以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因此, 对小婴儿突发的无诱因颅内压增高的病例, 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以减少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3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