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4期 > 正文
编号:12092594
126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早1680期修补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夏金城
第1页

    参见附件(212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超早期修补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126例颅骨修补患者进行颅内压、血流速度术前、术后检测及缺损面积与颅内压、血流速度的关系以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评定。将12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65例):采用早期3个月以内修补。对照组(61例):按传统3~6个月后修补,观察两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改善情况。 结果 早期行颅骨修补患者在伤后1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不仅可减少因颅骨缺损而引发的继发性神经元损伤,而且伤后颅骨修补越早神经功能恢复越显著,其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 早期;颅骨缺损;神经功能

    外伤性颅骨修补,进行脑保护可防止和减少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其修补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选择自20004年6月至2008年8月126例颅骨修补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男88例,女38例,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3岁,平均28.3岁,均为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的住院患者。缺损病因:均为颅脑外伤去骨瓣者。缺损部位:颞顶部26例,额顶部28例,额颞部63例,顶枕部9例。缺损面积:<35 cm238例。≥35 cm288例。修补材料:均用钛合金修补材料,除2例术后并发头皮下积液,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治愈外,其他无并发症,修补效果满意。其中术前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肢体瘫痪49例,运动性失语25例,感觉性失语22例,混合性失语16例,外伤性癫痫4例。

    1.2 方法 ①颅内压测定:每例患者于颅骨修补前后1、2周各做一次腰穿,取平均值。脑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均用美国百诺公司产BMS9000彩色多普勒仪(TCD)与探头频率8-9KHZ,分别于颅骨缺损修补前后2、3周,对患侧的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各测定一次其血流速度,取两次平均值。测定时患者取平卧位。将126例患者分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病情等基本条件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资料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颅骨缺损的患者因颅腔失去了密闭性,外界大气压及直立位时的引力作用,使脑组织向下移动,形成塌陷,将脑脊液挤出颅腔至使颅内压降低,从而也影响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常常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表现[1]。国外学者认为,有些患者在颅骨缺损部位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呈高脉动指数[2],本文通过应用TCD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术前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测定,结果显示,当颅骨缺损面积≥35 cm2的患者,表现为患侧的ICA、ACA、M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术后患侧的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而对<35 cm2颅骨缺损患者,其术前术后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基本相同。这说明本测定结果与国外报道一致。不仅是颅骨缺损部位的血流速度减慢,且患侧的所有血管血流速度均减慢,均与颅骨缺损面积有关。本结果所测定的颅骨缺损修补术后,患侧的颅内压、血管的血流速度减慢能恢复正常。

    传统认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修补应在伤后3~6个月以后进行,本实验组在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颅骨缺损状态下颅内压、脑血流速度与缺损面积息息相关,缺损面积越大,低颅压越明显,脑血流速度越减慢。从而导致颅内微循环缺血、缺氧,影响脑组织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不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颅骨缺损局部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恢复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颅骨修补可使局部脑血流量增加15%~30%[3]。而早期行颅骨修补恢复了原有颅腔的完整性,改善了颅骨缺损病理状态下脑血流量,减轻了患者因颅骨缺损而产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负担。同时伤后1~3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快时机[4]。在此时机内恢复颅腔原有的完整性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先决条件,可尽早的改善患者的愈后。因此,我们认为颅骨修补都应在原切口愈合,减压窗凹陷,伤情已趋于稳定之后,尽可能在早期行颅骨修补,以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赵雅度,赵立元,赵继宗,等.颅脑损伤患者的后期康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2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