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8期 > 正文
编号:12110969
坦索罗辛在较大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辅助排石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晋继忠 刘润 张文华 田伟 杨淼
第1页

    参见附件(225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较大输尿管下段结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对于提高结石清除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对80例较大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大于10 mm)的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观察,在接受首次ESWL治疗后,对照组(n=40)接受保守治疗,治疗组(n=40)除保守治疗外,每日服用坦索罗辛0.4 mg。结果 首次ESWL后2周随访末,治疗组的结石清除率(82.5%,33/40)显著高于对照组(52.5%,21/40)(P<0.05),期间绞痛平均次数及平均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二次ESWL后2周末随访,治疗组的结石清除率(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结论 ESWL后应用坦索罗辛,可以显著提高较大输尿管下段结石清除率及治疗效率,而且可以减轻术后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

    输尿管下段结石;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碎石术

    

    为观察盐酸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后辅助排石中的疗效,我们于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对80例较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47例,女33例;年龄19~65岁,平均(33±14)岁,入选本研究的病例均为单发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的大小均经彩超和X线腹部平片或IVU确定,入选范围在10 mm至20 mm之间。患者的排除标准包括:结石停留输尿管原位超过3个月,未成功ESWL治疗史,血肌酐升高(2 mg/dl以上),泌尿系感染,严重积水,输尿管下段狭窄,正在接受钙拮抗剂或α1肾上腺素能阻滞剂治疗以及其他ESWL禁忌证。ESWL术前一周内须完成各项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以及心电图检查。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以深圳晶通电子有限公司、西安晶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的银星TS-153B型B超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行体外碎石,电压6~9.5 KV,冲击次数达到2500次,则结束ESWL。术中无患者接受麻醉和镇痛治疗。ESWL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1(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包括口服3 d左氧氟沙星(0.2 g,bid),多饮水。组2(治疗组)除保守治疗外,每日口服坦索罗辛0.4 mg。在首次ESWL术后2周中,所有患者须填写病情日记,内容包括:肾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有无结石排出,以及药物治疗副作用。肾绞痛程度应用可视化分析量表(VAS)评分,评分范围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曾感受到的最严重的疼痛。在首次ESWL后2周随访末,所有患者接受临床检查,复查彩超、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以明确结石是否成功清除,患者的病情日记也将记录。如果输尿管下段内残留结石直径大于5 mm,则患者接受第二次ESWL,术后患者根据分组继续接受上述治疗并填写病情日记。第二次ESWL后2周末再次上述评估。如果患者残留结石直径仍大于5 mm,则建议接受其他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病例在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特点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病例脱离随访。在首次ESWL后2周随访末,治疗组的结石清除率为33例(82.5%),对照组为21例(52.5%),两组比较排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排石时间治疗组为(5±3) d,对照组为(11±3) d,两组比较平均排石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首次ESWL后2周随访中病情日记,对照组、治疗组因肾绞痛发作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6例(15%),2例(5%),均给予曲马多针100 mg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镇痛治疗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次ESWL后2周随访中,治疗组的结石清除率达到了(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在第二次接受ESWL的患者中,治疗组平均VAS评分(2.41±1.37)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3.96±1.93)(P=0.006)。

    根据患者的病情日记,在首次ESWL后2周的随访中,各组均未见坦索罗辛相关副作用,而第二次ESWL后2周中,治疗组有1例患者(2.5%)出现轻微头晕症状,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继续用药后2周末停药,症状缓解。未见其他坦索罗辛相关副作用。

    3 讨论

    ESWL治疗较大输尿管结石效率始终不令人满意,随着结石个体的增大,其治疗效率会逐渐减低[1]。而在ESWL之后,结石碎片在排出过程中可能造成输尿管梗阻,从而增加输尿管内压,导致严重的肾绞痛[2]。影响结石排出的主要原因有:结石的大小、输尿管是否狭窄、输尿管平滑肌痉挛、结石周围黏膜水肿、疼痛、感染等。其中有些因素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手段进行调节,如纠正感染,缓解痉挛,减轻水肿,改变输尿管蠕动和收缩。

    由于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刺激输尿管壁引起输尿管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及疼痛等症状,因此,在药物排石治疗过程中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就有助于结石排出。扩张输尿管平滑肌的药物主要包括胆碱能受体拮抗体、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等。研究发现输尿管壁上存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其中主要是α受体,α受体又可分为α1和α2受体[3]。研究表明,在输尿管下段的生理作用方面起主要作用的是α1受体,α1受体对逼尿肌收缩和远端输尿管痉挛所起的作用最强,尤其是壁段输尿管。壁段输尿管是第三个生理狭窄区,对结石的移动阻碍最大,所以α1受体拮抗剂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药物[4]。

    α1受体抗结剂可抑制输尿管张力,降低其蠕动频率和幅度,因此可降低壁段输尿管压力,增强尿液传输能力。盐酸坦索罗辛可选择性的作用于α1受体,它可增加尿流脉冲,相应增加结石上方的压力,同时还可减弱输尿管蠕动,相应降低结石以下输尿管壁段的阻力。在结石周围的输尿管壁段形成一个压力梯度,最终形成一个较强的推力促使结石排出[3]。国内临床研究表明,坦索罗辛不仅能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而且可以减少肾绞痛的概率,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建议作为输尿管下段结石ESWL后的辅助排石方法。近年来的一些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坦索罗辛可以提高ESWL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并指出这一辅助治疗意义对于较大结石更为显著,而且坦索罗辛有助于避免术后石阶的出现以及减少其他外科干预[5,6]。

    在本组病例中,对于治疗直径大于10 m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每日口服坦索罗辛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