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8992
利凡诺中期引产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崔艳红 霍鹏
第1页

    参见附件(1016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凡诺引产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和单纯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的临床效果,从而改善单一应用利凡诺中期引产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80例应用口服米非司酮加羊膜腔注射利凡诺组与单纯应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组80例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缩发动时间、总产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羊膜腔注射用于中期引产可以加快产程进展,缩短宫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出血少,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利凡诺;引产;米非司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宫内妊娠14~28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无禁忌证及严重产科合并症者,并全部住院引产。共1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引产8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利凡诺引产80例。年龄20~35岁,平均26岁,已婚125例,未婚35例,初产妇91例,经产妇69例。

    1.2 给药方法

    首先常规行血尿常规、血凝、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25 mg,1次/12 h,共6次,总量为150 mg,停药后12 h行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对照组:直接经腹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

    1.3 观察内容 ①记录总产程时间以羊膜腔注入利凡诺溶液开始至胎儿娩出为止。②产后出血以称重法计算,产后1 h内集血器计量,出血量≥400 ml为产后出血。③评估引产是否失败:注入利凡诺48 h无规律宫缩,72 h未流产未引产失败。④胎盘胎膜是否残留:产后肉眼观察胎盘、胎膜是否缺损,产后24 h常规超声检查及经刮宫证实。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过严格统计后,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引产方法结果对比 两组流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流产总产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引产后2 h内阴道出血量均<400 ml,引产后阴道流血时间6~12 d,两组胎盘、胎膜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泻,经对症治疗均于产前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米非司酮在中期引产中的作用

    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的生理特点,中期引产不易诱发宫缩,在分娩启动中,引产成功与否与宫颈成熟密切相关。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其靶器官是子宫内膜(蜕膜),特别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它能代替孕酮受体,引起蜕膜的绒毛变性,导致出血和体内小时CG下降,内源性PG释放,E2水平下降,促进宫缩和宫颈软化[1],中期妊娠时米非司酮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上的雌孕激素,影响子宫螺旋动脉胎盘血供[2],导致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坏死、滋养细胞凋亡,引起蜕膜与绒毛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安全剥离,以大片及完整排出,减少产后出血量[3]。

    3.2 利凡诺引产机制

    利凡诺能引起子宫收缩,使胚胎死亡。造成胎盘、胎膜组织变性、坏死、溶酶体崩解,释放磷脂酶,继而产生内源性前列腺素,软化宫颈并加强宫缩,胎盘功能受损后,血中孕酮、雌激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破坏了妊娠维持机制。

    3.3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优点

    本临床观察可以看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两药药理作用相协调,应用米非司酮宫颈明显软化,有利于宫口扩张,出现后,宫颈已处于成熟状态,有效降低宫颈扩张阻力,使得中期引产的产程明显缩短,减轻产妇的宫缩痛,同时,用于米非司酮导致蜕膜与绒毛分离的作用,胎盘、胎膜易于安全分离,出血量明显减少,也减少了软产道损伤及产后感染的机会。所以,二者配伍使产后差异有显著性总之,利凡诺合用米非司酮,其引产成功率高、产程短、出血少、软产道损伤、胎盘残留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药物副作用少,安全、效果可靠、操作方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16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