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编号:12163383
针灸治疗汗症的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1期
     【关键词】 针灸;合谷;复溜

    合谷、复溜是临床常用的学位,两穴相配,各采取不同的补泄手法,对汗液会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先补合谷,后泄复溜可以发汗;先泄合谷、后补复溜可以止汗。

    合谷,乃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属气为阳(五行属火),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肺主皮毛。又主一身之气,气体轻清,走上走表,故针刺其穴可清宣肺气,疏散邪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热病无汗,多汗……”[1]。复溜为足少阴肾精之经穴,属金,金者肺经,水之母也,为阴。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又主一身之表,为卫气所居,针刺其穴可补肾阴,培化其源,以助膀胱之气升华而固卫,亦能调节人体阴阳以臻平衡,主治“水肿,腹胀泄泻……盗汗,热病汗不出,汗出不止”[1]。以上表明:两穴有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一腑一为宣发泻热,一为固护调补,能使无汗或多汗的病理状态趋于正常。两穴相配互用,各施其不同的补泻手法,更能增强对汗液的双向性调节作用。

    1 发汗法

    发汗法一般适应于外感风寒,卫阳被郁所致之表实证,法当先补合谷,后泻复溜。补合谷可先使卫阳焕发,皮下温度增高,汗孔疏松,为排汗疏通道路,随之泻复溜,可激发经气,推动体内津液随所疏通之道路(汗孔),汗出表解而治愈[2]。汗出法亦可对体内水液代谢失调所致之水液内聚,或阴液亏损不能输布于周身而出现的无汗之证,通过针刺其穴,可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已趋正常,是汗孔开阖适度。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说:“少汗:先补合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