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19278
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朱如玉
第1页

    参见附件(1868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后对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以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方法 将46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由助产士陪伴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对照组无助产士陪伴,按传统医学模式分娩。对两组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心理状态及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阴道顺产率94.3%高于对照组81.7%(P<0.05);剖宫产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10.9%(P<0.05);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产妇心理状态良好;新生儿窒息率3.9%明显低于对照组13.5%(P<0.05)。

    结论 对于分娩期产妇,心理护理可消除产妇焦虑恐惧心理,有利于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缩短产程,提高了产科质量。

    【关键词】 心理护理;初产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工作在护理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 研究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加以干预以便得到最佳的护理[1]。分娩对人类来说是一件重大的应激事件,尤其对初产妇更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变化,对分娩产生不良影响[2],可能会造成心理性难产。因此,对于不同的产妇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使其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我院自2007年1月开展产妇心理护理工作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产时分娩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460例初产妇,随机分23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除常规待产外,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其余230例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待产接产方法。两组产妇均为单胎、头位,足月妊娠(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出现规律宫缩后即进入待产室,观察胎心、血压、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等情况。宫口全开后,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为接产作准备,过程中无助产士陪伴,按常规待产方法护理。

    观察组产妇在进入待产室后,除以上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心理护理。整个产程过程有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陪伴,为产妇提供持续的生理、心理、精神和体力的全面支持和照顾。在产程初期,鼓励产妇多走动,进食一些易消化食物来保证足够的能量。当产程进展到宫缩频繁期,助产士应不断用激励法鼓励产妇以乐观的心理状态对待自然分娩,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分散产妇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心理脆弱期。进入第二产程后,助产士应该指导产妇正确用力方法,在宫缩间歇期让产妇全身放松,安静休息,保持体力,同时密切关注胎心音和产妇情况,直到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告诉产妇婴儿已安全降临,向其表示祝贺。同时要耐心安抚产妇,避免她询问婴儿性别,让其耐心等待第三产程结束后再让母婴见面,告知婴儿性别,以免过度兴奋或引起产后刺激出血。

    1.3 观察指标

    1.3.1 分娩方式

    分为顺产、阴道助产和剖宫产。

    1.3.2 产妇心理状态

    将产妇心理状态分为乐观、焦虑和恐惧三类。分类标准如下:乐观:生理和心理方面能耐受,对分娩充满信心;焦虑:坐立不安、急躁、出汗、口干、紧张、缺乏自信;恐惧:呼吸急促、肌肉颤动、易激动和哭泣等。将焦虑和恐惧归为异常心理反应。

    1.3.3 新生儿评分标准

    按照新生儿出生后1 min的Apgar评分。包括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这5项体征。8~10分属于正常新生儿;4~7分属于轻度窒息;0~3分属于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时异常心理反应17例,占7.4%;而对照组产妇产时异常心理反应61例,占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除了与产力、产道、胎儿有关外,还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3]。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关注到社会、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产妇是初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不了解,没有分娩经验,因而容易出现不耐烦、紧张、抑郁、焦虑或恐惧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反应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如血液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水平会升高)和植物神经系统,使得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功能紊乱,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以及胎盘血流量减少而引起胎儿宫内窘迫[4]。因此心理护理是否合理和充分对产妇分娩和母婴的自身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心理护理是对产妇进行解剖、生理、妊娠与分娩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训练产妇采取特殊呼吸技术,转移注意力,松弛肌肉、减少恐惧、紧张,使其能在医护人员的鼓励和帮助下顺利度过分娩期[5]。

    产时对产妇的有效心理护理可以使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产妇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大大减少子宫不规律的收缩和产力的异常,促进产程顺利进展,减少滞产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6],从而保证了母婴健康安全,提高了产科质量。

    对于分娩后的产妇还要进行产后心理护理,避免产妇形成产后忧郁症。产后产妇需要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分娩结束后,可以让婴儿和产妇多接触,鼓励产妇和家人及其他产妇多沟通交流,指导产妇母乳喂养、产褥期保健和育儿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尽快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邹集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