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4期
编号:12134006
5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4例确诊为AMI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5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39例,再通率为72.4%,发生出血5例,其中,6 h内组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7.4%。结论 早期规范的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关键,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血管灌注的有效手段,可使血栓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尽早再灌注可维持心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作者单位:476100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血管腔闭塞,血流中断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日益增多,一旦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静脉溶栓做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AMI在起病3~6 h内用再灌注疗法使闭塞的冠状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改善预后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1]。近年来我院对54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无溶栓禁忌证,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其中男39例,女15例,年龄40~65岁。发病<3 h者29例,3~6 h者18例,>6 h者7例。表现为胸痛并伴有大汗或上腹疼痛、胸闷、心慌、晕厥、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者低血压、休克。梗死部位:前壁25例,前间壁15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加后壁3例,下壁、后壁加右心室2例。

    1.2 治疗方法 初步诊断后立即给予鼻导管吸氧,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给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然后在心电监护下溶栓。给予UK 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滴完,UK滴完后12 h,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1次/12 h,持续应用2周。继而给予5%GS 500 ml、硝酸甘油10 mg、肝素100 mg静脉滴注,滴速按硝酸甘油计算为15 mg/min,溶栓前后3 h内每0.5 h做心电图1次,发病10 h起每4 h抽血检查心肌酶1次,持续1周后停用肝素。同时常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75 mg,每晚1次顿服,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痛变化,皮肤、黏膜、大小便、呕吐物等,观察有无出血现象。
, 百拇医药
    1.3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2]原明显抬高的ST段2 h内下降超过50%;胸痛在给药后2 h以内明显减轻或消失或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提前l h内出现。符合上述2条及2条以上指标即可判定为血管再通。

    2 结果

    54例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再通39例,再通率为72.4%,发生出血5例,其中,6 h内组出血3例,均为轻度出血。发病4周内死亡4例,死亡率为7.4%。

    3 讨论

    AMI约90%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于冠脉内可见新鲜血栓,余10% 的患者亦可能有血栓形成,但由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反应而消失。AMI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介入治疗,其次就是溶栓治疗,它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http://www.100md.com
    尿激酶是从人胚胎肾组织培养液或新鲜尿液中提取而得,为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使其形成纤溶酶激活血栓。尿激酶进入体内在酶的催化下,激活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维蛋白在血液中升高,在正常血液中形成复合物称非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酶原,在血液运行中呈游离状态的水解纤维蛋白酶原,酶的活性低,只能减少血小板聚集,阻止红细胞凝集,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而在梗死部位形成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具有活性酶,在梗死部位作用提高5倍。到达血栓中心部位,使水解纤维蛋白酶激活,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

    在AMI静脉溶栓时,我们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以下几方面:① 分秒必争抓紧时间,尽早开始,一旦AMI确诊并决定溶栓治疗时,将患者立即推入监护室,严格生命体征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处理。②溶栓年龄一般限制在70岁以下,对于年龄限制可根据患者体质不同情况作决定,不必一刀切,关键是禁忌证除外。③ 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严格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严密心电监测,观察灌注心律有无失常,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④严格掌握静脉滴注速度,本组尿激酶滴注时间约30 min,与国内“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研究一致[3]。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

    [2] 屈昌平,申圣春.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的对比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5-16.

    [3] “八五”国家攻关课题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O04,22(1):17-18., 百拇医药(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