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159413
合作性学习在护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邓岚 张蓉 张英 康娜
第1页

    参见附件(4485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合作性学习在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校2007级护理高职学生按班级分为两组,实验组(1班,39名)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法,对照组(2班,3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 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P<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合作性学习教学法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师生、学生间的关系,有助于锻炼合作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结论 合作性学习应用于护理专业技能实践课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

    合作性学习;护理专业技能;实践教学

    

    作者单位: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

    护理专业技能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实践课程约占总学时的70 %以上,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是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是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学校传统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性学习,并且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师生教学相长”[1]。为探讨合作性学习在护理专业技能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以后更好地胜任护理工作,在我校五年制护理高职学生中采用了合作性学习与传统模式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 2007级护理高职学生77名,全部为女生,年龄19~23岁。按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1班为实验组, 共39名,采用合作性学习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共38名, 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组学生在年龄、所学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研究方法

    理论课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教学,实验课则在每一系统理论课结束之后进行,实验课教师均为护理教研室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师带教采取随机分组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室。

    1.2.1 教学方法 ①教师准备 教师首先根据每次实践课授课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病例,尽量将实验内容细化,通过合作性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全面评估护理对象,以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动态;并注重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②学生准备 将每 5~6名学生分为1组,组长轮流搭配。在每次理论课授课完成后,根据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查阅资料后进行讨论,如有分歧也可反复进行查新。③课堂活动 实验课上课开始,教师先示教并讲解相关理论后,提出并分发问题给每个小组,有学生讨论后选择解决方法;每次实验课教师会随机抽出每个小组的1~2名学生演示自己小组的解题思路、操作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实验课将近结束时由各组组长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各个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教师用 5~10 min时间进行总结和点评。

    对照组采用单一授课法,即“示范-模仿”式的传统授课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由学生逐一回示、练习,最后教师总结。

    1.2.2 效果测评

    学生实践课和理论课是相互促进的,实践课的练习是部分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学习结果测评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本学期课程结束时,进行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 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践考核采取随机抽考和期末总体考核两种形式均计入实践成绩,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70%。理论阅卷和实践测评均由四位老师参加,取平均值作为最后考核结果。合作效果测评采用自制问卷形式,对实验组39名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模式的认可程度的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合作性学习对学生自信心、学生间的关系、师生间的关系、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等10项内容,每项分三个等级描述其程度,由每个学生独立填写。发放问卷 39份, 收回有效问卷 39份,回收率为 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内容输入计算机,用 SSPS 11.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和统计描述的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比较(表1)

    表1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组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表2)

    表1

    两组学生理论、实践考核成绩比较 (分)

    

    组别人数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总成绩

    对照组3825.23±1.4555.12±1.9780.45±2.73

    实验组3926.29±1.46△56.07±2.66△82.40±3.34△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

    实验组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模式的效果评价 (n=39)

    

    项目同意(%)中立(%)不同意(%)

    有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33(84.6%)4(10.3%)2(5.1%)

    有利于促进学生关系30(76.9%)4(10.3%)5(12.8%)

    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30(76.9%)6(15.4%)3(7.7%)

    增进相互间的协作能力29(74.4%)5(12.8%)5(12.8%)

    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31(79.5%)3(7.7%)5(12.8%)

    能够增强自信心32(82.1%)4(10.3%)3(7.7%)

    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22(56.4%)9(23.1%)8(20.5%)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24(61.5%)8(20.5%)7(17.9%)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31(79.5%)5(12.8%)3(7.7%)

    提高学习效果28(71.8%)6(15.4%)5(12.8%)

    3 讨论

    3.1 合作性学习模式在护理学科中的应用

    合作性学习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罗伯特•斯莱文首先提出的[2]。合作性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其指导思想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成异质小组,教师指导或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练习、讨论或交流等,以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8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