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159000
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19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25日 罗宏伟
第1页

    参见附件(1397KB,1页)。

     【摘要】目的探索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寻求新的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采用术中、术后粒子植入术、食管支架捆绑粒子植入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粒子植入术,配合外放疗及化疗。结果1年内共治疗19例,5个病种随访3~12个月,所有的患者都取得近期疗效。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125I粒子;靶区植入;恶性种瘤

    作者单位:021008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医院肿瘤科1临床资料

    19例患者,肺癌2例、食管贲门癌8例、胃癌3例、直肠癌5例、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2材料

    放射性碘125粒子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粒子长45 mm,直径08 mm,活度04~09 mci,能量27~35 kev的γ源,有效穿透距离是17 cm,半衰期596 d。含粒子仓的食道支架是由常州智业集团提供为镊钛记忆合金带膜捆绑式支架,直径18~20 cm支架长度8`14 cm。

    3方法和结果

    31术中粒子植入术(9例)胃癌胰腺浸润3例:胃癌姑息性切除后(毕罗Ⅱ式),十二指肠残端双层包埋后于胰腺及十二指肠周围肉眼和镜下可能见残留癌细胞处平面种植125I粒子,再涂医用生物蛋白胶,将网膜于其上缝合数针固定,以防粒子迁移及十二指肠残端漏。上腹部再留置腹腔化疗管,术后一周后行腹腔化疗及全身化疗,随访3~8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

    直肠癌浸润及骶前,前列腺或侧盆壁5例:行姑息性切除(Miles手术)时可直接结扎髂内动静脉(以防术中大出血及粒子植入后血行移位,)骶前固定者骶前可留后约1 cm左右的瘤体用高频电刀将直肠癌姑息性切除,残留处行平面种植125I粒子,前列腺及侧盆壁受侵处应尽可能切净后行粒子植入,术后4~8周行外放疗,随访3~12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为术后4个月复发患者,二次手术姑息性切除后、沿腹主动脉和肾动脉残留处行125I粒子植入,随访6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

    32术后125I粒子植入术(2例)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2例:为防止术后局部复发,术后第十四天经瘢痕和经皮穿刺肿瘤床下环形平面种植放射性粒子,随访8及12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

    直肠癌浸润前列腺1例:行Miles手术,术后第四天经敞开的会阴切口植入放射性粒子,随访12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

    33胃镜或X线下食管支架捆绑125I粒子植入(8例)食管癌7例,贲门胃底癌1例:以胃镜和钡餐造影结果测量肿物长度,根据病变选择适当长度的食管支架并在支架外径粒子仓中安装好粒子(粒子仓按1 cm间距每周4个制成),在X线透视下口服泛影铺胺于体表用金属标记标记出食管狭窄的部位和长度,用支架释放器将支架放入食管预定部位。随访6个月,本组吞咽症状缓解率100%。

    34CT引导下经皮穿刺粒子植入术(2例)周围型肺癌2例:为种种原因不愿手术、靠近及侵犯胸壁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根据肿瘤生长部位,CT05 cm层厚扫描后选择肿瘤处于助间隙之平面作为穿刺植入平面,同时测量进钍位置和进针深度。常规消毒、局麻后,以肿瘤中心为试穿点,CT扫描试穿满意后,以此点为基准,在此平面每间隔1 cm进植入针,深度为穿过肿瘤中心距边缘1 cm。CT再次扫描确定准确位置后,用植入枪每1~15 cm植入1个粒子。植入完成后,CT02 cm层厚依层扫描,确认各层面植入的125I粒子分布及粒子数,如有粒子稀疏遗漏立即补种,同时辅以化疗,本组随访6个月,CR1例,PR1例。

    4讨论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优势包括物理学和生物学两方面:一是局部照射可增加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分配比;二是由于治疗时间缩短而使肿瘤细胞增殖进一步减少;三是由于剂量率的降低使氧增强比减少,即射线对肿瘤细胞杀伤时对氧气的依赖性减少,进而部分克服了肿瘤缺乏氧细胞对放射的抗拒作用[1]。125I在衰变过程种主要释放274kev、314kevX、和355kevγ射线,半衰期为5943 d,其γ射线能量虽不大,但能持续破坏肿瘤细胞DNA双链,不断杀伤肿瘤干细胞,经过足够的剂量和半衰期,使其失去增殖能力,故达到破坏性作用[2]。

    放射性粒子的活度是放射性粒子所具有的放射性强度,肿瘤植入的全部料子总活度应当根据治疗计划满足处方剂量的要求。肿瘤植入的粒子数量由处方剂量决定,并且满足于周缘剂量(MPD),而MPD与处方剂量PD相同。

    治疗剂量理想的计算应参照:该肿瘤所需活度(mci)=肿瘤期望应得到剂量(GY)×肿瘤重量(g)/182。一般植入到肿瘤中粒子的活度为04×07 mG活度单位为MBq,1 mCi=37 mBq,1 mCi能产生182 Gy,1 mBq=492 Gy,这个公式也可改为:总活度MBq=期望肿瘤剂量(Gy)×肿瘤重量/492。 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经验计算公式:(肿瘤的长+宽+高)/3×5÷每个粒子的活度=植入粒子数。

    125碘粒子植入后的剂量颁布取决于125I粒子的活度;粒子数;粒子植入的位置临床上一般在植入粒子的总活度基础上增加15~20%的剂量,可增加疗效粒子植入应从最低剂量点(MPD)开始,依次植入,多选用周缘密集,中心稀疏的布源方法,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粒子植入易产生误差,但只允许偏差05 cm。巴黎系统和曼彻斯特系统原则只是在应用中起思维的指导,临床应用应因瘤因部位而采用灵活的布源方式,布源合理、效果好、并发症少的方式应首选。

    术中外科医生根据手术前掌握的医疗信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充分估计原发肿瘤切除后的“残留量”,再参考巴黎系统布源原则及125I放射性粒子经验公式确定125I放射计量和数量,如术中直视植入的粒子与十二指肠残端、腹主动脉和肾动脉、输尿管保持05 cm的距离以防放射性的损伤,对残留厚度≤1 cm肿瘤采用平面125I粒子植入,间隔1~15 cm平面植入。

    放射性粒子125I在支架上的摆放:我们按照巴黎系统和曼彻斯特系统原则,术前应经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靶区的形态大小进行体积测量,据此合理的把125I放射性粒子捆绑在支架上,尽量做到剂量适形集中,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借助影像学的导引,精确定位,做到放谢源呈直线排列,相互平行,各放射性源之间等距离。所需捆绑粒子数按125I放射性粒子经验公式计算,食管自膨式覆膜捆绑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既可马上解除食管梗阻,又可对肿瘤实施内放射治疗,预计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中仅为肿瘤的局部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