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155591
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血脂水平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李晓东 张兴 王茹 杨彧 司晶
第1页

    参见附件(2763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 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采用原来降血糖药和冠心病二级预防药作常规治疗,不加盐酸吡格列酮。盐酸吡咯列酮组在原来降血糖药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咯列酮15 mg 口服,1次/d,共3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 治疗30 d后,两治疗组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 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但两组的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吡咯列酮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以使血脂水平进一步改善,使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受益。

    【关键词】 盐酸吡咯列酮;稳定型心绞痛;2 型糖尿病;血脂

    新一代的降血糖药盐酸吡咯列酮,化学结构属噻唑烷二酮类,为胰岛素增敏药,近年来发现它除有降血糖作用外,还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有调脂作用[1]。本研究通过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来评价盐酸吡咯列酮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 月至2010 年6 月间共入选2 型糖尿病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 例,随机分入盐酸吡咯列酮组和对照组。除外合并未控制的甲状腺疾病、风湿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以及心源性休克,心功能Ⅱ~Ⅳ级患者。盐酸吡咯列酮组30 例,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1~76岁,平均56岁。糖尿病史(5.4±1.6)年,应用胰岛素6 例、格列齐特26 例、二甲双胍19 例、阿卡波糖13 例。对照组28 例,男21 例,女7 例,年龄43 ~73岁,平均53岁,糖尿病史(6.3 ±2.6)年,应用胰岛素8 例、格列齐特23 例、二甲双胍21 例、阿卡波糖9 例、格列吡嗪3 例。对照组采用原来降血糖药治疗;盐酸吡咯列酮组在原来降血糖药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吡咯列酮(北京太平洋药业有限公司 商品名艾汀),每日口服15 mg,共30 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全套。其中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患者用药前的生化指标以及冠心病高危因素基本一致(P>0.05),详见表1。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糖和对患者加强糖尿病教育,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告知医生。调整降糖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表1 对照组与盐酸吡咯列酮组基础资料对比(x±s,例)

    组别高血压(例)血脂异常(例)外周血管病(例)家族史(例数)FPG(mmol/L)HBA1C对照组911438.3±1.70.081±0.023吡咯列酮组811528.5±1.60.079±0.018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 年WHO 专家委员会协商性报告[2],心绞痛参考WHO 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型及诊断标准”[2]。

    1.3 指标测定方法 患者分别在发病12~48 h及治疗30 日后采集空腹静脉血10 ml,所有标本在3 h内分离血清于-90℃冰冻保存,集中在1 个月内检测,由不知情的专业检测员严格按规定方式操作。高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由美国DSL 公司提供(敏感度1.6 ng/ml)。以上指标采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使用美国伯乐公司生产550 型酶标仪测定。血脂指标经过标准化检验,采用日本Olympus Au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30 d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血清TC、TG、LDL-C 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盐酸吡咯列酮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大,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L-C 治疗后有所上升, 两组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详见图1。

    缩略语:FB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甘油三酯

    3 讨论

    盐酸吡咯列酮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γ)激动药,化学结构属噻唑烷二酮类,通过改善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能力达到胰岛素增敏的效果从而降低血糖水平[2]。盐酸吡咯列酮及其他PPAR γ激动药还可通过直接活化血管壁及(或)上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其在增强肌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血糖效果同时,还具有纠正血脂紊乱、抗炎、减少动脉内膜厚度等降糖外作用[1]。噻唑烷二酮类治疗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药-1(PAI-1)的水平也降低,这可能使纤维蛋白溶解增加,血栓事件减少。血管壁的PAI-1水平升高将使局部由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的量减少。从动脉粥样斑块中清除胶原组织需要纤溶酶,这样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以代替胶原,使斑块保持稳定[3]。因此,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后PAI-1 水平降低,可能使斑块更稳定,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低,心脏事件减少这也是我们尝试在冠心病患者中加用盐酸吡咯列酮的原因[4]。噻唑烷二酮类能提高HDL-C 的水平,不同程度地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在本研究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此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后,原来小而致密的LDL-C 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的大小都增加,但后一效应仅见于盐酸吡咯列酮。由于小的LDL 颗粒更容易被氧化,容易被巨噬细胞上的清道夫受体摄取,而较大的LDL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较弱。另外,较大的HDL 颗粒(HDL2)是HDL 的一种组分,它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最强。胰岛素抵抗的时候肝脏脂肪酶的活性增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