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155003
顽固性呃逆与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张良
第1页

    参见附件(2690KB,2页)。

     1.8.1常规治疗全部患者在抗生素的继续使用下,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胃复安、爱茂尔(溴米因)、6542肌内注射或穴位注射,针灸,柿蒂或萝卜籽煮水口服,治疗5~7d无效,应用苯妥英钠或冬眠合剂或氟哌啶醇等肌内注射能减轻症状,但药效消失后,顽固性呃逆继续。

    1.8.2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用药,氟康唑200~400mg/d,或伊曲康唑200~400mg/d,或两性霉素B25mg/d,口服或胃管注入或静脉滴注,根据病情决定用药剂量和时间。对于直接镜检真菌阳性而无培养或培养阴性者,均使用氟康唑200~400mg/d治疗。

    1.9疗效标准治愈:7d内症状消失,观察2周无复发。好转:7d内症状减轻,间隔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停药后3d内再复发。

    2结果

    2.1全部患者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随着抗生素的继续使用,顽固性呃逆症状更加重。

    22A1、A2两组抗真菌药物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比较A1组32例,治愈30例(940%),好转2例(60%),有效率1000%;A2组20例,治愈19例(950%),好转1例(50%),有效率同样是1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3A组抗真菌药物治疗平均3d(2~4d)见效,呃逆间歇时间延长,5~7d呃逆症状消失,2周内不复发。

    24B1、B2两组不同治疗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比较B1组停抗生素加常规治疗5~7d,治愈5例(150%),好转9例(260%),有效率410%,无效20例;B2组继续使用抗生素加抗真菌药物治疗组,治愈32例(940%),好转2例(60%),有效率1000%,B2组疗效明显优于B1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5B2组抗真菌药物治疗与A组疗效、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顽固性呃逆是临床上经常能见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见病因有颅内和颅外疾患等因素。理论上讲在膈神经运动与感觉传导路上的任何部位刺激性病变,均可导致呃逆。在颅外因素中,常见于消化道(尤其胃和食道)黏膜的炎症等刺激性病变以及膈肌附近其他的刺激性病变。

    通常情况下所指炎症是一般细菌性炎症,而消化道真菌感染同样引起炎症反应,其病理过程大致相同。本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前无呃逆症状,大量使用抗生素后,为什么会发生顽固性呃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消化道内有大量正常菌群定植,少许真菌寄植,并不引起炎症,而在抗生素的干扰下,加上宿主的免疫功能减低,出现寄生菌与宿主之间内环境失调,即菌群失调,消化道内真菌大量增殖,转化为致病菌,发生真菌二重感染。如果引起膈肌和膈神经周围炎症性病变,发生的顽固性呃逆就容易理解。

    本研究病例均使用过抗生素,其特点是具有以下1项或多项,如长期、大量、广谱、高效、多种、联合抗生素的使用,患者89%发生菌群失调,加之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易发生真菌二重感染。本研究全部病例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结果发现效果均不好,继续使用抗生素只能使顽固性呃逆加重,说明顽固性呃逆可由抗生素引起并使之加重[1]。从表1可以看出,A组抗真菌药物治疗终止顽固性呃逆发作非常有效,与是否继续使用抗生素无直接相关。从表2可以看出,B1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低,无效病例多,说明停抗生素加常规治疗效果也不好;而B2组治愈率很高,有效率100%,说明B2组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好,虽然实验室真菌检查阴性,与实验室真菌阳性A1、A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文献报道,深部真菌感染的检出率,远远低于实际感染率,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其诊断仍需要结合临床[2],本研究对象实验室真菌阳性率只有43%,但结果提示在使用抗生素后发生的顽固性呃逆可能是菌群失调及真菌二重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

    本方法是对深部真菌感染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新发现和总结,经国内、外查新从未有此类报道。具有简单、实用、经济,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易于观察疗效。对于无条件做真菌检测的基层医院,拟诊真菌感染的顽固性呃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