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155045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治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刘晔 崔岩
第1页

    参见附件(2722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只眼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前后行OCT检查。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病损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更加直观明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曲安奈德

    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一种以视网膜静脉阻塞迂曲扩张及受累静脉引流区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为特征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病。而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视力减退主要原因之一[1]。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是近年应用于眼科临床的一种利用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进行高分辨率横断面扫描的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黄斑解剖结构并能发现微小病变。因此我们对一组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患者行曲安奈德球后注射前后采用OCT进行形态学分析及定量测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 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0例20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0例12眼,男19 例, 女11 例, 年龄35~69(平均45.6岁)。视力< 0.05者2眼, 0.05~0.1者8眼,0.1~0.2 者9 眼,0.2~0.5者15眼。其中18 眼晶状体轻度混浊, 余眼前节检查均正常, 眼底检查见静脉迂曲扩张,受累静脉所辖区域见火焰状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皱褶, 周围小血管迂曲。

    1.2 检查方法 OCT 检查采用哥白尼3D频域OCT仪,该仪器由扫描机头、视频监视器、计算机辅助处理系统及打印机等组成。检查前患者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 下颌置于颌架。扫描方式: 以中心凹为中心每间隔45°行放射状扫描。扫描长度10 mm,并随病变范围而调整,对黄斑水肿厚度进行定量测量。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曲安奈德20 mg球后注射,注射前、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视力并行OCT检查,操作由同一名技师完成。

    2 结果

    2.1 视网膜静脉阻塞OCT图像特征 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

    2.2 黄斑水肿的定量测量 34眼注射前黄斑水肿厚度为232~695 um, 平均378.4 um。伴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10眼。

    2.3 曲安奈德20 mg球后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测视力及应用OCT测量黄斑水肿厚度,将注射前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患者视力及黄斑区厚度应用SPSS 10.0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1。

    3 讨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利用光反射进行测量, 其轴向分辨率可达到5 um, 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精细结构, 对于黄斑病变诊断、病情随访及定量评估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往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损害主要依靠眼底镜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而OCT能提供黄斑的断层扫描图像,清晰显示黄斑解剖结构并能发现微小病变。在本组实验中,采用OCT行黄斑形态学分析及厚度定量测量,结果表明在曲安奈德注射后1周、2周、黄斑水肿厚度较注射前减轻,视力较前提高。OCT 可在注射药物后对黄斑中心凹恢复情况进行观察, 动态监测黄斑部厚度及水肿的变化, 可为治疗后随访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同时由于此种检测手段无创伤、无刺激、检测时间短的优点易为患者接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2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