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0期
编号:12154688
补阳还五汤合针炙治疗缺血性中风93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
     作者单位:133400吉林省龙井市智新镇中心卫生院

    我们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以补阳还五汤合针炙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85例均为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病程在2周~6个月以内的恢复期,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病情分型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进行评分,轻型为0~15分,中型为16~30分,重型为31~45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男54例,女39例,年龄45~84岁,平均(63±5.82)岁,其中伴高血压病例22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9例;轻型24例,中型46例,重型23例;病程2周~6个月,平均(31.00±0.26)d。对照组92例,男51例,女41例,年龄44~86岁,平均(61±6.12)岁,其中伴高血病19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11例;轻型26例,中型45例,重型21例;病程2周~6个月。平均(31.00±0.18)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30~120 g 当归15 g 川芎15 g 红花5 g 桃仁10 g 地龙15 g 赤芍10 g 水煎,取汁400 ml,每日分2次口服。血压偏高眩晕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言语不利加远志、石菖蒲、郁金;肢体麻木者加木瓜、伸筋草、防已;上肢偏废者加桂枝;下肢瘫软无力者加川断、桑寄生、杜仲、牛膝;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血瘀者加莪术、鸡血藤。黄芪从30 g开始逐渐加量。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者均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炙,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配穴:肝阳暴亢者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配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配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配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配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配肩髃、手三里、合谷同时用电针;下肢不遂者,配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同时用电针;头晕者,配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者,配丘墟透照海,两组病程均为4~12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2]: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18%。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93例,基本治愈51例,占总数54.38%,显著进步32例,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92例,基本治愈33例,占总数35.87%,显著进步44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7%。两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距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基本接近,但是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4 讨论

    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虚血瘀。由于老年人气血亏损,气虚则运血无力导致血流不畅,脉络瘀滞,而致脑脉瘀滞不通而形成本病。治法益气活血、袪瘀通络。补阳还五汤主要用于因虚致瘀的中风,方中黄芪补气,配当归养血,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以活血化瘀通络,其中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又行气,又善袪除脑络瘀滞。同时针炙,主穴分析: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脑为主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配合配穴共同起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的作用。以上诸药组成的补阳还五汤与针炙联合治疗,补气活血通络效果更加显著,力专效宏。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2] 陈清棠.疗效评定标准.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382., http://www.100md.com(王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