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82291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在腹腔镜器械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王瑞霞 徐达秀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茵器在腹腔镜器械灭菌中效果及应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共使用此低温灭茵器660次,对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循环灭菌,使用不同灭菌效果评价方法检测。结果 在660次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657次完成循环灭菌后物品的化学和生物学监测均符合灭菌要求。结论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具有灭菌效果可靠,灭菌期短等特点,为一种腹腔镜手术器械灭菌快速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腹腔镜器械;灭菌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术室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其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腹腔镜手术器械大部分不能高压灭菌,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这一新的灭菌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一种新型低温灭菌技术,具有低温对物品损伤小,无毒等优点,对腹腔镜器械的消毒灭菌颇为可靠有效[1]。我院于2010年10月开始启用老肯LK/MJQ-100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LK/MJQ-100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消毒灭菌共计660锅次,成功657次成功,灭菌效果均达标。灭菌失败2次因物品潮湿,1次因器械清洗不彻底,经重新清洗干燥更换包装,继续灭菌程序,灭菌合格。

    2 灭菌流程

    2.1 清洗与包装

    灭菌前,各种腹腔镜器械必需按消毒技术规范腔镜器械清洗流程,彻底清洁。首先用流动水冲洗,去掉血迹和粘液等残留物,然后置于1∶270多酶清洗液中浸泡5~10 min,浸泡时将各钳轴关节打开,其次用软毛刷刷洗内镜各部件及弯曲部,最后用超声清洗机清洗5 min,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软布擦干表面水分,再用高压气枪彻底吹干管腔内的水分。使用专用器械盒、无纺布将干燥好的物品打包,每包器械内均应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

    2.2 灭菌效果监测

    灭菌过程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监测:

    2.2.1 物理监测 记录灭菌的时间和参数,用来判断整个灭菌流程是否正常。严格执行灭菌的操作规程,检查灭菌剂的性状、灭菌物的性质、数量、干燥程度等。灭菌结束后,记录灭菌的时间和灭菌锅次。当灭菌出现失败时,会自动打印出循环被取消的信息,提示循环故障点,同时灭菌设备自动执行约10 min取消过程。

    2.2.2 化学监测 H2O2等离子体灭菌化学监测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灭菌前为灰色,灭菌后为粉紫色,也可根据此判断H2O2气体量,注意与高压灭菌指示卡的区别。

    2.2.3 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最直接最客观的方法,每日第一锅灭菌时,将一个装有低温等离子灭菌生物培养指示剂(嗜热脂肪肝菌芽孢)的试验包放在灭菌器内右下角,经灭菌处理结束后取出送临床检验中心,做细菌培养监测,观察效果及时记录。

    3 讨论

    H2O2(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法是一种新型的低温灭菌方法,其作用机理是,在灭菌舱内充分利用活性极强的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结合过氧化氢本身的强氧化特性,作用于微生物膜脂、DNA和其他重要细胞结构,破坏其生命力,同时将灭菌舱内器械表面及管腔内剩余的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尤其对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内镜器械有着良好的灭菌效果[2],其灭菌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灭菌效果可靠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腹腔镜器械的利用率,也满足了急诊腹腔镜手术的需要。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LK/MJQ-100)灭菌对象范围广,适用于95%的医疗器械的应用[3]。但仍存在有局限性(1)不适用于灭菌的物品,因布类、纸类、粉剂会吸收过氧化氢,影响过氧化氢的扩散,油类分子密度大,过氧化氢气体不易穿透,故以上材质的物品不适用该灭菌锅进行灭菌。②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剂,对物品的损伤性还不确定。③其穿透性弱,不可用于吸收性材料,使包装材料需灭菌物品受到限制。④设备价格相对较高,每次使用消耗费也较大。

    因此在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器时,我们采用专人负责,操作者能够按照灭菌器械的操作要求严格清洗,正确适量装载,灭菌循环就可以有效的完成,减少物品的消耗,从而保证临床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陈雪玉,李晓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