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182112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5日 包进
第1页

    参见附件。

     败血症是新生儿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了解本病特点,本文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的32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

    1.1.1 确诊诊断 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①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②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末培养出同种细菌。

    1.1.2 临床诊断 具有临床表现且非特异性检查异常i>2项。非特异性检查包括:①WBC异常:WBC减少(<5×109/L)或WBC增多(≤3 d者>25×109/L;>3天者>20×109/L)。②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T) ≥0.16。③超敏CRP3≥ mg/L。④PLT≤100×109/L。⑤红细胞沉降率(ESR)≥15 mm/h。

    1.2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均符合败血症诊断标准。其中男18例,女14 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21例;体重≤1500 g 3 例,1500~2500 g 11 例,≥2500 g 18 例;自然分娩10例,剖宫产22 例;发病年龄0~7 d15例,8~14 d11例,>14 d6例;感染因素:孕母感染9例,羊膜早破6例,皮肤黏膜感染6例,脐炎5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原因不明4例。

    1.3 临床表现

    吃奶少,反应差12例(37.5%),发热或体温不升14例(43.75%),黄疸20例(62.5%),面色青灰6例(18.8%),呼吸暂停3例(9.3%),腹涨2例(6.3%)。

    1.4 血培养结果

    血培养:32例全部做普通血培养,阳性22例(68.8%),其中溶血葡萄球菌4例(12.5%),大肠埃氏菌2例(6.3%),表皮葡萄球菌10例(31.3%),人葡萄球菌1例(3.1%),产色葡萄球菌1例(3.1%),藤黄微球菌1例(3.1%),木糖葡萄球菌1例(3.1%),粪肠球菌1例(3.1%),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3.1%)。

    2 结果

    通过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同时进行积极支持与对症治疗。治愈29例,治愈率为90.63%;死亡2例,放弃1例。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感染[1]。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发热或体温不升,拒奶,反应差,黄疸往往是新生儿败血症的惟一表现,故临床对有易感因素的新生儿在有以上表现,且黄疽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者应高度警惕败血症[2]。本组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血培养阳性22例,另10例患儿在入院前已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其血培养阴性,但临床有感染、中毒表现,且有感染病史,结合血常规检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血培养阳性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有重要意义,但血培养易受用药、培养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血培养阴性的患儿不能完全排除败血症,对于低出生体重儿、有羊膜早破史或母亲在分娩前后有感染史、脐部或皮肤有感染灶、黏膜有损伤史或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有感染等表现,加上临床上有体温改变,食欲差、精神反应差、肝脾大等须考虑本病。本组病例32例中血培养阳性22例得以确诊,血培养仍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新生儿败血症若及时到医院诊断,积极治疗,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3]。由于新生儿败血症以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应在分娩后加强对新生儿皮肤及脐部护理。注意围产期,尤其是脐带脱落时加强脐部护理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对于产科并发症如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出生的新生儿应严密观察,并于产后常规应用抗菌素[4]。本研究表明表皮葡萄球菌已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之一,而此病原菌具有附着表面,产生细胞外粘液的特性,感染途径主要是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及皮肤接触。因此,必须加强各种导管的消毒和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