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963
ICU目标性监测分析与控制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王兆霞
第1页
第6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特征,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3种侵入性相关操作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ICU患者感染率为3.81%;感染例次率为5.74%;日感染率为14.62‰;例次日感染率为22.05‰。

    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出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控制措施

    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位科室,为预防和控制ICU内医院感染,我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ICU兼职监控人员密切配合,于2010年1~12月进行了目标性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对2010年1-12月所有住ICU的患者。被监测的患者必须是入住ICU48 h后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的患者;与ICU感染率计算有关的感染必须是发生在ICU,即患者住进ICU时,该感染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应追踪观察48 h,此间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

    1.2 监测方法 首先制定监测方案,感染专职人员每周2~3次到ICU了解感染情况,搜集数据,填写ICU患者调查表,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指导其及时做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患者转出ICU到其他病房后,追踪观察48 h;督导ICU护士每天填写“ICU患者日志”, 感染专职人员每周固定一天对ICU患者进行危险等级评分并填写ICU患者危险等级评分登记表。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医师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上报感染控制科。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感染控制科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反馈给ICU,对感染患者及时查找原因,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控制感染传播。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 结果

    2010年共监测ICU患者1654人,住院总日数4309 d,平均住ICU日数为2.6 d;发生医院感染63人,感染例次95例次,感染率为3.81%,感染例次率为5.74%;患者日感染率14.62‰,患者例次日感染率22.05‰;下呼吸道感染36例,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泌尿系感染17例,其中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16例,胃肠道感染5例,腹腔内组织3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6例,皮肤软组织3例,菌血症15例。

    2.1 ICU医院感染率 详见表1。

    3 讨论

    3.1 ICU医院感染现状与分析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ICU监测显示,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1%,例次感染率为5.74%。远低于林江等[1]报道的感染率,考虑与我院ICU接收手术后麻醉复苏患者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19.7‰,在ICU器械相关感染率中居首位,构成比为52.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4‰,器械相关感染率构成比为23.88%,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3.9‰,器械相关感染率构成比为23.8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37.89%,其次是泌尿道感染,构成比为17.39%,第3位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构成比为16.84%。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构成比为23.8%,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为15.9%,第3位是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为9.5%。

    3.2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2.1 环境管理 来源于呼吸道分泌物、伤口脓液、排泄物、皮屑等的菌尘污染空气,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2]。我院ICU采用10万级空气层流净化装置,空气培养1次/月,控制菌落数≤4个/皿;严格探视制度,设有探视走廊,控制入室人员,实行无陪护管理。

    3.2.2 治疗器械消毒管理 对隔离患者使用的诊疗器械做到固定使用,对特殊感染患者使用的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加强监护仪、呼吸机、纤支镜、卫生材料及患者用品的消毒与管理,重复使用的物品消毒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一次性物品禁止复用。

    3.2.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是洗手。在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措施中,医务人员的手既要进行灭菌操作又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因此是医院感染重要的传播媒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20%~30%的医配院感染。为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我们制订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在科室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在每张床床尾和治疗车上准备速干手消毒剂,在洗手池上方张贴了七步洗手法流程图,提醒工作人员规范洗手,尤其注意在处理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前后必须认真洗手。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定期检查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剂的领用量。同时不断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3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3.3.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后,气道直接向外界开放的时间较长,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病原菌的过滤与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病原菌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因此,应每天评估拔管和撤机指征,创造条件,尽早停用呼吸机或改有创通气为无创通气。如果病情允许,尽量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半卧位虽不能完全避免胃食管反流,但能避免肺误吸[3]。胃腔病原菌是引起气管插管患者发生VAP的病原菌重要来源。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胃内容物反流很常见。尤其患者处于平卧位,放置鼻胃管或胃中含有大量内容物时则更易发生。因此,对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半卧位,可能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进入下呼吸道的简单有效方法。湿化罐内装液体应每24 h全部倾倒并更换灭菌用水。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并及时倾倒冷凝水,以防倒流。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为高污染物,应及时清除, 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以减少交叉感染。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时,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使用后的呼吸机管道、湿化罐、集液瓶、可复用呼吸机气囊送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禁止科室自行处理呼吸机管道及其附件。呼吸机管道及其附件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禁止多人共用呼吸机管道及其附件。按需要适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

    3.3.2 导尿管相关性感染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插管动作轻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6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