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91508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5日 吴晓丹
第1页

    参见附件(2668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临床分期等情况给予不同化疗方案。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96.0%,对照组缓解率为76.0%,观察组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下肢浮肿发生率、皮疹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本文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50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0~73岁,平均(41.2±5.7)岁;病程1.4~23个月;临床分期:其中慢性期患者共14例,加速期患者共7例,急变期患者共4例。对照组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9~71岁,平均(40.5±6.1)岁;病程1.5~22个月;临床分期:其中慢性期患者共15例,加速期患者共6例,急变期患者共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具体临床分期等情况给予以下化疗方案: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强的松(HOAP方案)、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方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HA方案)、柔红酶素+阿糖胞苷(DA方案)等方案。观察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根据患者临床分期情况,分别可给予400 mg/d、600 mg/d或者800 mg/d口服。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下肢浮肿、皮疹及肝功能是否改变。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外周白细胞计数小于10×109/L,白细胞和骨髓分类正常,血小板计数也正常,血红蛋白含量大于100 g/L,没有髓外浸润,为完全缓解;患治疗后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及骨髓象中的1项或者2项未达到上述完全缓解标准,为部分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均没有达到部分缓解标准,甚至加重,为未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为96.0%,对照组缓解率为76.0%,观察组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下肢浮肿发生率、皮疹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表2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属骨髓增生性疾患,是一种由多能干细胞病变所致、以粒细胞系统无限制增生为特征的白血病[1]。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发病高峰在40岁左右。90%本病患者可检测到Ph1染色体,其余10%患者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查到相应基因结构的异常。本病起病隐袭,早期症状轻,有低热、盗汗、消瘦等。脾肿大明显为本病特征。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多为中幼粒细胞阶段以下之粒细胞;血小板早期不减少甚或增多。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多见,可有不同程度之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三期:①慢性期症状较轻,约为3~4年。②加速期出现较多症状及血液学改变,患者可因感染或出血而死亡。③急变期症状及血液学改变均似急性白血病

    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体内外均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能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2,3]。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还可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受体、干细胞因子(SCF),c,Kit受体的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由PDGF和干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行为。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恶心呕吐、下肢浮肿、皮疹及肝功能异常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6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