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7期
编号:12210336
《寿世保元》预防中风法的临床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7期
     [关键词]《寿世保元》;中风;预防

    中风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甚高,而早期预防中风,及时治疗中风先兆证,对减少中风的发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寿世保元》预防中风法结合现代中风先兆证病机的临床研究作一简要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观《寿世保元》预防中风有关内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其谓 “中风者,俱有先兆之症,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蠕动者,3年内必有中风之至……当预防之。宜朝服六味地黄丸,或八味丸;暮服竹沥枳术丸与搜风顺气丸,二药间服,久而久之,诸病可除,何中风之有”。六味地黄丸为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所创,乃为肾中真阴亏损、水不涵木致肝肾阴亏之证而设。

    临床观察发现,少儿肥胖症痰湿内蕴为其关键环节。痰湿久瘀化热,致使阴精耗损,而致阴虚阳亢,化风作眩。现代青年高血压亦多见于肥胖症患者,这是一重要的中风因素。因此,预防中风亦应从少年开始,积极控制少儿肥胖症,减少阴精的损耗,或及时补充阴精,以防患于未然。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通过大量临床病例分析研究认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相互为患,是中风先兆证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认为“血瘀”是发病的关键环节。由于精血不足逐渐导致血行滞涩,或因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又因中老年者或嗜食肥甘,或恣食(吸)烟酒,或养尊少动,脾失健运则痰湿内生,血脉不利,日久痰浊血瘀互结为患,精血难充,使肝肾阴亏益甚,水不涵木,从而致使肝阳、心火暴亢,或化风作眩,或阻窍音瘖,或阻络肢麻。因此,预防中风必须使肝肾精血充足,脾胃强健,脏腑功能协调,三焦气机通畅,方能减少风火痰瘀的形成。竹沥枳术丸和搜风顺气丸正是针对中风先兆证之病机而设。竹沥枳术丸由白术、苍术、木香、枳实、陈皮、白茯苓、半夏、南星、黄连、黄芩、当归、山楂、白芥子、白芍、人参、神曲、姜汁、竹沥组成,方中白术土炒、苍术米泔浸盐水炒、枳实麸炒、黄连姜炒以利健脾燥湿;半夏、南星用白矾、皂角、生姜煎水浸一日煮干,以利化痰开窍;当归、白芍酒炒以利活血补血。全方具有健脾燥湿、清热化痰、开郁散结、健胃消食、调补气血之功。搜风顺气丸由大黄、火麻仁、郁李仁、枳壳、山茱萸肉、车前子、槟榔、山药、怀牛膝、菟丝子、独活组成,方中大黄酒浸,九蒸九晒,使泻下力缓,活血力强;山茱萸肉、山药、怀牛膝、菟丝子均经酒制,以补肝肾、益精血;火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枳壳、槟榔以调气宽肠;车前子利湿清热;独活祛下部风湿。全方具有补肾润肠、通腑泻浊之效,使三焦气机通畅,肝肾精血充足,风火痰瘀无以产生,而保周身气血平和。因此,笔者认为此法实为预防中风之良方,治疗中风先兆证之佳策。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如在竹沥枳术丸或搜风顺气丸的基础上,根据中风先兆证的不同证候适当加入某些活血化瘀或化痰通络之品,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血藤、三七、川贝、地龙等,效果更佳。再结合调畅情志,合理膳食,适当活动,不吸烟,少饮酒,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则可把中风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百拇医药(张安富 夏良佳 廖宗兰 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