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2239724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8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意识状态的观察。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552±62),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916±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718±106),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553±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后,有3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结论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基础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脑洛酮等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护理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 肺性脑病多是慢性肺胸疾病患者,尤其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和(或) 严重的低氧血症时,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1]。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是呼吸内科比较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预后,甚至导致死亡[2]。本研究中,2010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及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呼吸道通畅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3月至2012年0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18~853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并排除脑血管意外、电解质严重紊乱等引发的意识改变,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

    12 诊断标准 [3]:氧气分压小于60 mm Hg,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 mm Hg,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嗜睡、失眠、烦躁、精神异常、谵妄、抽搐、昏迷等意识障碍。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及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络酮静脉滴注,疗程为7 d。于治疗前、治疗后48 h,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意识状态的观察。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 ①显效:意识状态由嗜睡、躁动、澹妄转为清醒,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消失或者明显减少,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大于20 mm Hg,氧气分压上升大于20 mm Hg。②有效: 嗜睡、躁动、澹妄等意识障碍,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好转,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小于20 mm Hg,氧气分压上升小于20 mm Hg。③无效: 嗜睡、躁动、澹妄等意识障碍,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552±62),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91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718±106),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55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临床疗效 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后,有3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详细结果见表2。

    表1 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mm Hg,x±s)

    表2 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例,%)3 讨论

    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时,其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多为低氧血症,同时伴有高碳酸血症,最常用的治疗为氧疗,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5]。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由组织被大量释放入血,继而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从而抑制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引发的心血管效应,导致心率减慢,微循环障碍,以及呼吸抑制等[6]。纳络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对β内啡肽与受体的结合进行竞争性阻断,从而解除对脑干呼吸中枢的抑制,改善脑部重要组织的血流供应,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再灌注损伤;而且,纳络酮可以促进体内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改善组织氧合能力,从而增加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增加氧气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缺氧和低氧血症等临床症状;同时还具有改善意识状态的功效[7]。

    本研究中,我院诊治的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8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与治疗前相比(552±62)mm Hg,治疗后动脉氧分压明显升高(916±8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718±106)mm Hg,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553±7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后,有3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0%。总而言之,对于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及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呼吸道通畅等基础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脑洛酮等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胡湘明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及试验观察.中国急救医学,2000,20(8):488488.

    [2] 黄芳芳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临床肺科杂志,2009,10(2):260261.

    [3] 陈月.慢性呼衰致肺性脑病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厂矿医学,2010,13(4):308309.

    [4] 张丽萍 脑活素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疗效观察.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421143.

    [5] 赵亚丽纳络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医药产业资讯,2009,3(20):6768.

    [6] 唐忠平纳络酮对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及意义.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27(1):5051.

    [7] 刘忠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通气及动脉血气的关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9293., http://www.100md.com(张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