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273527
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刘志忠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342%,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半年以及治疗结束时评价生存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的西医结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显著地疗效,对其治疗、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治疗

    作者单位:471300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内科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也称作非特异性的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大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主要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也可有皮肤、关节、口、眼以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病程反复迁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1]。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出现上升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治疗,目前已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20~68岁,病程3个月至15年。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有持续发作的或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伴有黏液脓血便、也有里急后重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同时可表现有皮肤、关节、口、眼以及肝、胆等肠外的表现。

    排除标准:①有药物过敏史;②重度或者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③依从性差的。④中途退出者。⑤治疗结束未复查肠镜者。⑥排除其他相关的感染性结肠炎或者非感染性疾病者。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休息、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口服柳氮磺吡啶10/次,4次/d;病情缓解后减量为075/次,3次/d口服,同时加用中药方剂:黄柏15 g、白头翁30 g、黄连15 g、秦皮15 g、蒲黄15 g、甘草15 g、白芍15 g、木香10 g、丹参20 g、乌贼骨20 g,1剂/d,水煎至100 m1,早晚分服。

    13疗效评定标准[3]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肠镜复查肠黏膜恢复正常,持续观察半年未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肠镜复查肠黏膜呈现轻度炎症反应,或有部分假性息肉形成。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肠镜以及病理活检均未见改善。

    14生活质量评估标准[4]根据消化病生存质量的指数,如患者的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活动等项目,共计144分,其中正常人群评分在1215~1275分。

    15统计学方法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情况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治愈28例(3684%),有效43例(5658%),无效5例(658%),总有效71例(9342%)。

    22生存质量的比较见表1。

    表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比较情况(x±s,分)

    时间生理功能自觉症状日常生活心理状态总分治疗前18±252±56±112±3106±4治疗后半年25±371±19±421±2125±2治疗结束时24±365±39±518±4119±5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复发性疾病,其病因还不甚清楚。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免疫和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研究普遍认为与肠道微生物的基因易感性黏膜免疫及肠道菌群有很重要的关系,但至今尚不明确哪种微生物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有关,免疫学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不明,易复发,部分患者疗效差。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3]。

    药物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给药两种方法。目前多采用“升阶梯”治疗方案,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水杨酸盐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对该病进行消炎、止血、止泻,其中柳氮磺胺吡啶被认为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5],但单纯应用疗效不理想、易复发。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肠风”、“久痢”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变之脏在脾,病因主要为湿。由于脾虚运化功能失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以致湿浊停滞;或因肝强脾弱、肝气乘脾,或因肾阳亏虚,不能助脾腐熟运化水谷。本病临床表现以虚中挟湿为多见,常因感受外邪(寒湿或湿热)、饮食不节、情绪不畅等而诱发。

    本病单纯西医内科治疗较难治愈,治疗方案应包括充分休息,控制饮食,给予易消化、少刺激、低渣、营养丰富的平衡膳食,症状严重者

    应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笔者在西医治疗方案中配合上述中药汤剂,诸药合用,发挥多药的协同作用,使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通过肠黏膜局部吸收,在局部产生较强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郝志,郎名丽浅谈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基层医学论坛,2011,15(4):339340.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中华消化杂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