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25402
疣状胃炎52例临床检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尤红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疣状胃炎(VG)的发病特点以及病理特点,为今后医师诊断提供一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确诊的VG患者共52例,分析相关伴随疾病、临床特点以及胃镜特点,并进行病理活检。结果伴随疾病主要为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占17.3%,合并胆汁反流占11.5%,合并胃溃疡占9.6%,合并十二指肠炎占7.7%,合并食管炎3例占5.8%;单纯性胃窦部33例,占总人数比例为63.5%,单纯性胃体部9例,占总人数比例为17.3%,胃体胃窦部共有10例,占总人数比例19.2%;成熟型32例,占总人数比例61.5%,未成熟型20例,占总人数比例38.5%;Hp检出率55.8%;另外单纯性疣状胃炎21例,占40.4%。结论VG属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多缺乏特征性,需要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确认此病,同时在患有相关肠胃疾病时要尽早治疗,以防VG的形成。

    【关键词】

    疣状胃炎;伴随疾病;临床特点;胃镜特点

    疣状胃炎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隆起糜烂性胃炎,其特征是胃黏膜糜烂处黏膜呈痘疹样,近些年来关于疣状胃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对此病还没有形成共识,特别是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如何预防等相关知识的认识。为此本文对从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疣状胃炎患者共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6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30例,其中确诊疣状胃炎患者52例,占胃镜检查患者总数为8.25%。在52例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45.38±11.7)岁,年龄分布以30~59岁的中年人士居多,为44例,另外小于30岁的患者有3例,大于60岁的患者有5例。

    1.2临床表现上腹部胀痛42例,占全部患者人数80.8%;腹胀29例,占全部患者人数55.8%;反酸、暖气25例,占全部患者人数48.1%;黑便11例,占全部患者人数21.2%;无明显症状2例,占全部患者人数3.85%。

    1.3检查方法胃镜观察病变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上海会议确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所确定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胃镜观察隆起病灶的分布,大小,形态、数目做记录,另外取胃窦表皮黏膜进行病理学活检及HP染色。

    2结果

    2.1伴发疾病单纯性疣状胃炎21例,占总患者人数40.4%;合并十二指肠溃疡9例,占总患者人数17.3%;合并胆汁反流6例,占总患者人数11.5%;合并胃溃疡5例,占总患者人数9.6%;合并十二指肠炎4例,占总患者人数7.7%;合并食管炎3例,占总患者人数5.8%;合并幽门管溃疡1例,占总患者人数1.9%;其他3例,占总患者人数5.8%。

    2.2胃镜检查结果分布位置:单纯性胃窦部33例,占总人数比例为63.5%;单纯性胃体部9例,占总人数比例为17.3%;胃体和胃窦部均有10例,占总人数比例19.2%。另外痘疹样数目最少为3个,最多达到了16个,其中45名患者呈散在分布,7名患者呈成串排列。形态:根据内镜检查结果把病变分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二种形态。其中成熟型32例,占总人数比例61.5%,表现为病灶呈球形隆起,轮廓明显,顶部脐样凹陷深而或呈息肉状;未成熟型20例,占总人数比例38.5%,表现为病变周围黏膜有炎性表现,隆起呈不规则形态,中央凹陷大而浅。

    2.3病理检查及Hp 病理结果炎症表现为黏膜上皮变性、坏死,有中性粒、淋巴细胞浸润现象;增生型表现为胃小凹、糜烂灶黏膜或幽门腺上皮增生。其中不同程度的黏膜糜烂、炎性细胞浸润19例,占36.5%;淋巴滤泡增生10例,占19.2%;肠上皮化生12例,占23.1%;不典型增生6例,占11.5%;上皮增生3例,占5.8%;腺体萎缩3例,占5.8%。Hp检测:29例呈阳性,检出率55.8%。

    3讨论

    当前医学界根据Misiewicz等提出的悉尼系统新的胃炎分类法,把VG归于隆起糜烂性胃炎[2]。此病的最主要特征是胃黏膜糜烂处黏膜隆起,中心呈脐样凹陷,在内镜和组织学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征性改变,有关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同时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因此从症状上并没有有效的办法来区分消化性溃疡、以及其他慢性胃炎。一般而言,需要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来确认此病,临床上根据痘疹形状分为成熟型和未成熟型二种类型,且多并发消化疾病。

    一般而言,胃镜检查能够很好的观察VG病变的分布,形态、大小及数目,同时对患者进行活组织检查,观察其并发病,会对此病的正确洽疗,预后有重要意义[3]。本次论文收集的病例全部由胃镜诊断。同时又由于多发病灶的诊断容易,但单发病灶发生较大病变时需与息肉、早期胃癌等鉴别,因此进行组织活检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伴随疾病主要为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占17.3%,合并胆汁反流占11.5%,合并胃溃疡占9.6%,合并十二指肠炎占7.7%,合并食管炎3例占5.8%,这表明,相关肠胃类疾病可能促进疣状胃炎的发生,并且可能起相互的促进作用。

    疣状胃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医学界出现过许多种学说。早期有学者认为疣状胃炎可能与变态反应等免疫因素有关[4]。也有些学着提出过酸学说[5],较为新颖的研究来自于Smiraglia DJ博士的一份研究[6],他的研究结果认为疣状胃炎的发生和人体本身P16基因有很大的关系,P16基因是一个与人体多种肿瘤相关的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P16 蛋白可以直接调控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内一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了疣状胃炎的发生,同时P16蛋白可进一步促使胃癌的发生,这提醒人们在患有相关肠胃疾病时要尽早检查,以防VG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共识意见,2006,11(11):674-684.

    [2]张锦林.悉尼胃炎新分类.中华消化杂志,1991,11(2):109.

    [3]陆敏,田耀洲,夏军权.疣状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相关性研究.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 1776.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 199-201.

    [5]王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疣状胃炎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10):62-63.

    [6]Smiraglia DJ, Plass C. The development of CpG island methylationbio markers using restriction landmark genomic scanning. Ann N Y Sci,2003,983(1):110-119.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