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25415
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陈立峰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术后持续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护对临床诊治及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 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监护组中,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死亡率17.5%;而对照组并发症较多,死亡率为33.3%。结论颅内压监护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ICP)反应了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病理综合征。持续颅内压增高是引起脑灌注压(CCP)减低、脑血流量(CBF)减少的重要原因,造成脑缺血、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1]。ICP监护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尤其对于重型颅脑损伤,ICP监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愈率。近年来,我科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并与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2例急性原发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8分,均于外伤后24 h内入院。随机分为监护组和对照组,其中ICP监护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6岁,平均36.5岁;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17~67岁,平均37.4岁。两组病例的选择条件、手术方法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性。

    1.2方法

    1.2.1手术

    监护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于入院后2 h内急诊手术治疗,行血肿、挫伤脑组织清除术,对于脑肿胀明显或急性脑膨出的病例,除清除血肿、挫伤脑组织外,同时切除额颞极内减压治疗,部分病例还切除颞肌外减压治疗。两组病例均根据血肿大小、脑挫伤及脑组织肿胀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治疗,骨瓣的大小则根据血肿大小及脑挫伤情况而定。

    1.2.2治疗

    监测组:颅内压监护组40病例,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REF 82-6635型号光纤传感颅内压监护仪及传感器探头(脑室型、硬膜下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及广泛脑挫裂伤组,术中将脑室型传感器探头置于侧脑室前角(19例),硬膜下血肿组术中将硬膜下型传感器探头置于骨窗边缘硬脑膜下(21例)。连续观察并记录颅内压变化。其中16例ICP<20 mm Hg,15例ICP20~40 mm Hg,7例ICP40~45 mm Hg,2例ICP>45 mm Hg。监护时间:2~10 d,平均6.7 d。

    根据ICP监测值采取相应降颅压措施,包括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白蛋白、亚低温等。按照Mashall降颅压治疗方法,当ICP升高时,首先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床头30°、镇静、维持体温在38℃以下及输液量2000~2500 ml。当ICP>20 mm Hg超过15 min时,开始选择使用脱水剂治疗,ICP20~25 mm Hg时予半量脱水剂降低颅压,ICP>25 mm Hg时,加大脱水剂剂量,必要时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脱水剂交替应用。同时注意观察降颅压药物显效时间和降颅压效果的持续时间。若术后ICP>25 mm Hg时注意复查CT并作出相应处理,对于复发性颅内血肿、新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若ICP<30 mm Hg时予保守治疗,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若ICP30 mm Hg时予加强脱水降颅压治疗后,ICP仍>30 mm Hg是应尽量手术治疗,若ICP>40 mm Hg时应紧急手术治疗。

    对照组:按照常规应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联用呋塞米等脱水剂,4~8 h一次,连用3~10 d。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头位30°、镇静等处理;必要时根据意识、瞳孔和CT表现调整、确定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血肿、新发性血肿,根据患者意识改变、血肿量大小及头颅CT扫描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两组病例均予止血、防治消化道出血、抗感染、营养脑神经、补液、营养支持、常规治疗,每1~2天检查电解质、肾功能一次,监测患者生命征、意识变化,每1~3天复查CT一次,并可酌情行腰椎穿刺术及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格拉斯哥结果分级(GOS)对两组病例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伤后6个月。其中1~3分为预后恶劣(重残、植物生存、死亡),4~5分为预后良好(良好、中残)。

    1.4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的比较将监护组和对照组的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比较χ.2=6.68,P<0.01,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较χ.2=4.09,P<0.05,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比较χ.2=5.47,P<0.05)(表1)。

    2.2总体预后的比较对监护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预后良好率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发生率比较χ.2=3.92,P<0.05,预后良好率发生率比较χ.2=3.92,P<0.05)(表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2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