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25423
高血压病社区综合治疗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张载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社区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个体指导、行为干预、康复锻炼、合理用药等综合治疗,随访观察一年。结果治疗组血压达标率及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综合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社区管理;综合治疗

    高血压是基层医院常见病,其危害在于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并发症与血压程度有关,血压越高器官损害越严重[1]。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达标(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根本目标。我院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对高血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门诊就诊及慢病调查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7~73岁,病程2~14年;其中1级高血压9例,2级高血压31例,3级高血压10例。对照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49~74岁,病程1~15年;其中1级高血压11例,2级高血压30例,3级高血压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监测血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康复锻炼、合理用药等综合治疗,具体措施为: ① 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正确的防治知识。②指导合理膳食。限制钠盐和脂肪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钙和钾的食物。③纠正危险因素。劝导戒烟,控制体重,降低血脂等。④坚持有氧运动。根据患者体质及兴趣选择步行、慢跑、爬坡、踏车、健身操等多种运动形式,采用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60 min,1~2次/d,每周不少于5 d。⑤合理用药。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合理选用降压药。对轻、中度高血压先予非药物治疗10~12周,血压不能控制达标的给予药物治疗。从单药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到适宜剂量,单药疗效不满意者给予两种小剂量联合用药。

    1.3疗效评价标准①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统计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的患者比例,观察血压控制达标率;依据《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按血压控制情况分为 达标:一年随访每次血压均达标;优良:一年随访血压达标次数在3/4以上;尚可:一年随访血压达标次数达到1/2以上;不良:一年血压达标时间不到1/2。②血压下降幅度。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血压下降程度。

    2结果

    2.1两组血压达标情况:治疗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值均有下降,但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多元性决定防治高血压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康复治疗为基础、合理用药为原则、控制血压为重点的综合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健康教育和个体指导能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习惯,纠正危险因素,坚持规范治疗。非药物康复治疗能有效地辅助降压,增加降压药疗效,减少药物使用量,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轻度患者单用康复治疗即可使血压得到控制[2]。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研究已明确过多摄入食盐是高血压病发生的外在条件[3],必须严格限制食盐食入;体重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超重者必须减轻体重;戒烟、稳定情绪、合理睡眠也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规律持久的有氧运动在辅助降压的同时,还能调节血脂代谢,有助减轻体重,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4]。宜选择简便易行、中低强度、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方式。合理用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要按照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和剂量。长效制剂能24 h平稳降压,可优先选用;小剂量联合用药可使降压机制及效应时间相互补充,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切忌盲目加大剂量或频繁变换药物,更不能随意停药。

    参考文献

    [1]赵连友.保护心脑肾是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目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68-969.

    [2]励建安.社区康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90-300.

    [3]顾勇,牛建英.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其诊疗对策.中华内科杂志,2009,48﹙6﹚:441-442.

    [4]林秀瑶,汪流,朱达斌,等.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2﹚:1023-102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1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