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25438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测定在弥漫肺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张童 魏丽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及T细胞亚群测定对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的诊治价值 。方法对25例DPLD患者(COP 4例、IPF 8例、CVD-ILD 5例、EAA 5例、ABPA 3例)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回收肺泡灌洗液(BALF)完善细胞分类、T细胞亚群检查。结果各组患者BALF细胞总数普遍增多,以炎性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IPF组明显升高,与COP、EAA、ABP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ILD组轻度升高,但与I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治疗效果差,预后差。淋巴细胞:EAA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佳。ABPA组嗜酸细胞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素效果好。IPF及CVD-ILD有部分患者嗜酸细胞轻度升高,预后不良。COP患者CD4减少,CD8增多,EAA患者CD4在正常水平,CD8增多; COP患者CD4/CD8低于正常, EAA患者CD4/CD8升高。结论BALF细胞学测定对DPL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以协助评价预后。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测定;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组胸部影像学呈广泛、多发肺间质及肺实质改变的病变。是国内外学者公认的疑难肺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预后与转归的关键。通过BAL来收集检测下呼吸道炎症细胞及其病原学、病理学的变化,对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预后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宿主感染病原学诊断以及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而对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诊治价值近年来鲜有报道 。本文对25例DPLD患者BALF细胞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疾病诊治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PLD患者25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或多灶性分布的各种形态的病变,可为实质性,也可为间质性病变。②肺功能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障碍。③血气分析可有或无低氧血症。④能耐受气管镜检查。男13例,女 12例,年龄(62.3±2.9)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4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8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CVD-ILD)5例、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AA)5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3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镜检查,于右中叶或左舌叶或病变最严重部位以生理盐水100 ml(20 ml×5)局部灌洗,回收肺泡灌洗液(BALF)完善细胞分类、T细胞亚群检查。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并随访病情及预后。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BALF细胞分布情况各组患者BALF细胞总数普遍增多,巨噬细胞均减少,以炎性细胞为主。①中性粒细胞:IPF组明显升高达14%左右,与COP、EAA、ABP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ILD组轻度升高,与IP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淋巴细胞:EAA明显升高(>6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7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