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613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鲍龙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和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2次/d,14 d后分别观察两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疗效。 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控制、心电图ST段及T波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心绞痛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钙,不良反应无增加。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不稳定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病情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很容易导致心肌梗死与猝死,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甚至发生猝死。本文对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全部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与分型标准,并且无严重肾功能不全、重症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抗凝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5±7.1)岁。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7±8.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病程长短、临床归类和心电图资料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休息,给予低脂饮食,均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阻滞剂及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0 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注射, 2次/d×14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500 IU皮下注射, q12 h/d×7 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500 IU皮下注射, q12 h/d×7 d。

    1.3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每日检查1次,包括询问症状、记录心率、心律及血压,用药前及用药第7天和第14天后进行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和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如有不适随时做以上检查,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参照《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分显效、有效、基本无效3类:①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改变变浅25%以上,或T波由平坦复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③基本无效:心绞痛和其他各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甚至死亡,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 mV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心电图改善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8例注射部位出现皮下瘀斑, 2例牙龈出血;对照组7例注射部位出现瘀斑,2例牙龈出血,均于停药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出血并发症。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易损斑块的破裂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血栓形成。近年经冠状动脉镜检查血栓多为包含血小板为主的非阻塞性白色血栓[1]。低分子肝素钙经药效研究表明,有明显的抗Xa因子活性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且对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小,产生抗栓作用时,出血可能性较小。舒血宁注射液是由银杏叶提取物配制成的无菌水溶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和内酯类化合物,现代药效学研究发现,舒血宁具有以下作用: 调节血管张力,拮抗PAF,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度,增加缺血脏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清除自由基,减轻有害物质的损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