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编号:12318651
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8例电极植入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躁动患者的资料,其中颅脑损伤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8例,GCS在9~12分,监测时间为3~7 d。结果 ICP值出现异常波动时不但与颅高压有关,还与护理措施不当有关:ICP异常低值甚至负数的相关护理因素:侧脑室外引流管的引流袋放置位置过低致过度引流5例而出现;在吸痰翻身拍背后等常规护理措施是不慎发生导管脱落10例;ICP异常增高的相关护理因素:侧脑室引流管受压8例,呼吸道不畅4例,颅内压电极调0值错误1例,持续烦躁50例,体位变化78例。结论 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不但要注意防止电极脱落,而且出现ICP值异常时应首先排除相关护理不当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躁动患者;颅内压监测;护理

    颅内压(intracranial.preeure.ICP)增高,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常颅内压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环境稳定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必备条件[1]。颅内压增高的发展结果可使脑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颅内淤血,产生脑受压,脑移位,严重者发生脑疝甚至死亡,而ICP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每个瞬间的变化。目前采取ICP监测来指导降颅压治疗成为金标准。但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受多种不当护理因素影响,根据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8例持续颅内压监测躁动患者的资料,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12~64岁,平均35.2岁,GCS在9分~12分,颅脑外伤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8例,监测时间为5~7 d

    1.2 方法 持续颅内压监测方法包括:①植入法:经颅骨钻孔将微型传感器植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如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室或脑实质等)接触而测压。②导管法:将颅腔内的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入导管,使传感器与导管连接,经由导管内的CSF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动势,再通过外设仪器显示并记录ICP数值。③临床采用电极植入ICP(美国公司生产的Codman单参数监护仪)监护,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监测前调整记录仪与传感器零点后,患者保持平卧或抬高床头10°,零点参照点为外耳道水平。④监护仪每1~2 h检查监测系统的功能状态,监护时间为3~7 d,如出现ICP持续负值或不稳定,应检查监护仪各接头是否衔接牢固,有无漏气,漏液及颅低压的发生。ICP升高时护士必须明确是因吸痰,翻身拍背,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流管受压的护理因素或真正ICP增高。⑤术后Q2 h翻身,动作应轻柔,应有人扶住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颈部过度扭曲或振动。⑥适当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必要时尊医嘱应用镇静剂。
, 百拇医药
    2 结果

    侧脑室引流管受压8例ICP值升高由于及时发现妥善放置未发生生命危险。呼吸道不畅4例ICP值升高,予以及时吸痰后ICP值下降。持续烦躁50例予以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双上肢,3例发生电极连接端松弛予以遵嘱配合镇静治疗后导管未发生松弛。头颈部未保持直线48例ICP监测值升高,予以摆在头颈部后ICP值下降。10例患者在予以翻身拍背吸痰后导管连接端脱落ICP呈负值,由于及时发现予以重新连接监护仪归O后重新监测。8例因引流管放置过低ICP呈负值,由于及时发现予以调高引流管位置后ICP波动在5 mm Hg至10 mm Hg之间。5例患者ICP值升高,予以急查CT后发现血肿增大,及时手术使患者脱离危险。

    3 小结

    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持续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不但要注意防止电极脱落,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电极连接端松弛,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有效[2]。而出现ICP值异常时应首先排除相关护理不当因素的影响。当然持续ICP监测提供的是患者一方面的信息,我们必需密切结合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才能较及时准确判断病情的变化和发展,往往急需及时辅于CT检查。

    参 考 文 献

    [1] 章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护的临床意义.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12):710.

    [2] 李梦樱.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9., 百拇医药(郑秀钦 梅文忠)